3月3日,國家發改委、中國民航局正式批復設立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雙流,作為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承載地,必須抓住未來幾年將肩負更大使命、承擔更大任務、發揮更大作用的歷史契機,圍繞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目標定位,加快建設“兩城、兩高地、一樞紐”,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添磚加瓦。
一、緊扣“產業寬度”,做優做強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四川自貿區、成渝經濟圈等國家戰略機遇,充分利用成都作為西部引擎城市、成渝經濟區核心城市的區域優勢和雙流發展優勢,積極引導通威太陽能、精量電子、航宇超合金等一批重點企業參與國際國內技術合作、商貿活動,進一步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產業轉移。
二是制定精準招商目錄。建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產業延鏈強鏈補鏈精準招商目錄,實施“以企引企、以人引企”精準招商計劃,重點瞄準國際國內先進企業、龍頭項目、領軍人才,重點對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進行“延鏈補鏈強鏈”,引導主導產業向鏈條化、集群化、集聚化發展。
三是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緊緊圍繞“兩個千億、兩個百億”產業發展目標,電子信息產業重點依托中電科、中電子、鎵谷產業園等龍頭項目,加速集聚芯片研發、設計、制造和信息系統集成、整機裝備等產業鏈,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重點依托揚子江、康弘制藥、歐賽醫療等重點企業,積極推動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加快培育醫藥研發生產、醫療器械制造、智慧健康等產業,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重點依托航宇超合金、國航發動機、朗星無人機等重大項目,積極打造成都國際航空動力小鎮,加速集聚中小推力發動機、無人機、航空維修、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重點依托核動力研究院、核工業物理研究院、川開集團等核技術龍頭單位和通威太陽能等光伏龍頭企業,著力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二、緊扣“投產強度”,著力推動園區提質增效
一是督促企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隊伍、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ed660b5d5b23e34a31a74f7937586b48128e2d5ca7ab423fe3d606d2509fc87b全力推進簽約項目抓開工、動工項目抓建設、建設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達效。
二是著力提高園區產出強度。對建成企業技術創新、畝均稅收、畝均產出、單位能耗等指標建立完善企業評價體系,分類完善工作措施,推動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集聚。重點發展產出高、效益好、成長性好的企業,強化政策支持,優先保障能源要素,積極支持技術改造、品牌建設和上市融資,引導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提升產出較高、效益較好,但技術水平還不高的企業,加大企業服務指導力度,根據企業發展所需,幫助制定個性化提升計劃,并在融資信貸、能源要素、人才引進、品牌建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幫扶整治產出低、效益差的企業,加強調控監管力度,采取政府收儲、鼓勵自主改造等方式,不斷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利用效率和容積率;淘汰關停已嚴重違約、且無能力按計劃投資的項目,嚴格按法定程序終止協議,通過協商收回、鼓勵流轉、協議置換、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
三、緊扣“支撐力度”,全力夯實產業承載平臺
一是開發區按照“載體建設,基礎先行”的原則,把基礎設施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二是規劃建設特色園區。重點依托中電子、海威華芯等重大項目,建設電子信息配套產業園;依托航宇超合金、中科航發、朗星無人機等航空產業項目,積極打造4.1平方公里航空動力小鎮;重點依托核動力研究院、核工業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光電研究所等重點科研院所優勢,建立軍民產品目錄庫和產業聯盟、搭建軍民融合平臺,打造軍民深度融合示范園區。三是著力完善城市配套。采取市場化手段,創新融資方式,采取PPP模式,按照“產城一體”的概念,分“鎮、街道新拓展區+商業綜合體+生活配套區+商業服務中心+小型綜合服務網點”五個層級,著力完善商業、教育、醫療等城市功能配套,形成與產業需求、人口量相匹配的產業配套功能,全力打造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產興城旺的現代工業新城。
四、緊扣“創新速度”,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驅動
一是加速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引導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企業完善自身研發平臺建設,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并以此為平臺開展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用結合。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引導企業健全技術標準,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國家、國際行業標準制定,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推進品牌多元化、系列化、差異化,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
二是加速打造國際國內孵化器聯盟,對標國際國內技術高地,圍繞飛機關鍵部件、光伏、電子信息、核技術、生物技術等領域,加快建設國家級、省級孵化器平臺,積極引入國際國內先進孵化器,建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鏈,打造國際國內孵化器聯盟。
三是強化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借鑒沿海先進開發區創新創業服務標準,加速完善知識產權、人才政策、創業基金等創新創業服務政策,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科研條件、技術交易、知識產權等專業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