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家可能是新西蘭唯一會打麻將的家庭”,荷蘭和新西蘭混血的主人GlennSchuitman一邊整理麻將,一邊笑著打趣。他lo年前從新西蘭來到中國生活,為了這次的春節餐桌主題派對,他前夜翻箱倒柜找出祖父穿過的紅襯衣,又戴上曾屬于父親的戒指,如此一來,即便遠隔萬里,也感覺像和家人在一起。Glenn與中國的緣分,還真是從麻將開始的。年少時期,父母常年去世界各地旅行,上世紀70年代旅行至香港,竟“鬼使神差”買了一副麻將帶回新西蘭,還學會了基本玩法。從那時起,他便和很多中國人一樣有了一段與麻將有關的少年回憶——每逢佳節,家里便傳來熱鬧的麻將聲!“我也想不明白父母為什么愛打麻將,當地沒人玩這個,”他樂呵呵地講述著這段小插曲,又若有所思地說,“命中注定吧!”
這段命中注定的東方情結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發酵,Glenn十幾歲就開始收集中國老物件,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但真正對中國產生無法抗拒的迷戀,還是來自一次實地旅行,“當時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北京,這個城市讓我一見鐘情,立刻決定多待一個星期,時間到了又想再待一個月,最后這一待竟是10年。”這段聽起來頗具浪漫色彩的故事,也讓他在中國收獲了熱愛的事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4年前,他認識了室內建筑師Vito Zhang,一拍即合的兩人開了這家主打古董老物件的生活方式空間,既銷售自己喜歡的物件,也結交趣味相投的朋友。
如今Glenn已在中國生活了11年,中國的春節已然成為他心目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他的視角來看,中國的春節與西方的圣誕節、新年,有著非常不一樣的氣質。他認為,西方的圣誕節或新年,只是幾個時間點上的節慶日,然后人們很快就回歸正常生活了;而中國的春節,卻是一段長長的時間軌、一個傳統節氣上的循環、一個層層遞進的歡聚時光。他如此解釋:“在農歷節氣表上,從過小年到元宵節,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內容,人們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準備,并長久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而且,中國春節還意味著生肖的轉換、春天的到來,既是承上啟下,也孕育著一段新生活的開始。”當然,在他眼中圣誕、新年與春節也有相似之處,那便是回家團聚,“我覺得似乎每一種文化中都有一個節日,是讓人們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的。”
這幾年的春節,Glenn都留在北京度過,盡管他的中文不太好,但生活方式已然是個“中國通”。大年三十,他通常會去好朋友的家里做客,大家就著電視里喜氣洋洋的背景音樂一起包餃子,朋友再貢獻幾道拿手好菜,美美地吃一頓,喝上幾杯中國白酒,真是爽快。吃完飯,必不可少會打上幾圈麻將,Glenn無奈地抱怨自己的牌技“幾乎就沒贏過”。更多的時候,是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他感嘆地說:“去年,我甚至和他們一起看完了整場春節聯歡晚會,朋友們對我的中文聽力水平都驚訝了!”他還興奮地講起一個自己專屬的慶賀方式:騎著自行車環繞北京城,像一個安靜的旁觀者,去看滿城的煙火,看人們如何慶祝,卻并不感到孤獨。雖然中國人自己都覺得年昧越來越淡了,但在Glenn眼中卻是很濃,穿行在這濃濃的東方歡樂中,反而讓他更深刻、直觀地了解到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采訪的尾聲,大家開了一瓶香檳慶賀,Glenn舉著酒杯,隨著氣泡升騰而感概:“雖然對我來說,春節并沒有和家人在一起,但北京已經是我的家,這里的好朋友們,就是我的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