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抓好學校德育工作是關鍵。學校要適應南沙新區教育發展的要求,實施精品德育、“智慧教育”,提升學校地區的影響力,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推動南沙新區教育均衡發展,落實德育課程改革,促進學校快速發展。
【關鍵詞】精品德育;智慧課堂;適應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今后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推動教育均衡發 展、強化管理、促進學校快速發展。這一表述是站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為我們的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學校德育的提升是促進學校教育全面發展的動力。要提升教育質量,學校必須強化德育管理。學校要適應南沙新區教育發展的要求,提升學校地區的影響力,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才能推動南沙新區教育均衡發展,落實德育課程改革。南沙區雙翼小學正是從這德育的高度出發,結合自己的學校實際,組織教師研究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的新路子——實施精品德育、“智慧教育”,從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中對學校德育的實施與研究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下面就把該校的德育工作實施與探索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實施精品德育,營造“智慧”文化
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學校加強教育部新頒發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建設從而提升學校的良好校風。我們必須把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來抓。一是根據守則和規范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家校規范》,對學生每天在家行為規范、在校的規范提出明確要求。建立學生在家、在校行為習慣聯系卡,每周由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家校聯卡上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的結果,家長和老師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在此基礎上,學校利用上課前的五分鐘開展了由班主任參與的學生主持的“心語對話”活動,既指出學生的不良行為并加以糾正,又及時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行表揚。同時學校還要求班主任在班會課上開設“反思、評議、學習”教學環節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二是堅持在每年的10月開展以“愛國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教育活動。三是以“紀律、衛生、課間操、文明禮貌”四項管理為主要內容,制定評比標準,堅持開展每天“四項”檢查評比活動,并張榜公布。
班級建設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雅的班風能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對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首先利用班主任業務學習時間組織班主任集中培訓,讓優秀的班主任介紹自己實施班級文化的建設做法,同時要求每個班主任讓學生一起研究自己班級特色,制定適合班級的班名、班訓、班規,根據自己班級特色的進行布置班級文化。同時,每月學校德育處開展優秀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對優秀的班級進行表彰。我校的班級文化圍繞“雙馨”主題進行建設,學校文化處IDi9kwCM0QdrVClzV2hpftxjEGroeui3UuhQK0K2Vpg=處展現“雙馨”的文化特色。有“德育系列”中的主題圖片,有“科技系列”圖片,有“古詩詞系列”圖片,讓孩子們在圖片中得到熏陶。學校運動區、教學區、生活區“雙馨”文化建設設計新穎別致,內容豐富讓進入校園的領導、兄弟學校的同仁贊不絕口。
在抓好學校德育文化建設同時,建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教育體系。每學期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區鎮關工委教師進行授課,每學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定期開展家委會工作,讓家委會成員為我校的德育教學獻“智慧”。為進一步拓寬家校聯系渠道,學校利用先進的軟件建立了學校與家長、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QQ群、微信群,使學校、教師、家長三方搭建了順暢的信息溝通平臺。學校每年的開展德育節、科技節、藝術節、辯論節四大節日都是從學生德、智、體、美發展的角度出發,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成功的喜悅。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豐富了校園生活,促進了雙翼小學的學子的素質的提高。
二、品味智慧課堂,引導專業成長
一直以來,我們把對建設一支學業精良、師德高尚、具有南沙新區紅棉精神——憑高而立、向海而生的高質量教師隊伍作為學校工作的堅定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努力營造“厚積、勃發、創新”的教研文化。陳金泉校長積極參加廣州市卓越校長培訓班,廣州市優秀班主任盧麗華教師親自為區內班主任傳經送寶,學校為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堅持每年都派教師參加省、市、區有關部門組織的學習研討和觀摩交流活動。學習完成后,要求教師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進行匯報,使全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得以共享。為落實專業引領制度,學校堅持每年聘請德育名教師來校講學,指導學校德育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及時學習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同時引導教師積極搜集自己仰慕的名師資料信息,品讀名師文集著作,觀看名師課例,聆聽名師講座,并以網絡形式求得與名師直接對話,與名師建立聯系,用名師之智幫助教師專業發展。鼓勵教師“跟崗學習”,近年來,學校骨干教師先后深入廣州城區4所名校跟班學習,在互動學習交流中教師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關鍵環節,學校實行引進來的辦法,邀請教育專家與學校的骨干教師積極探索適 合本校的教學模式——智慧課堂的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了“自學文本——探索文本——教學文本——集體反思文本”的課例研究模式。我校的智慧課堂是以新課程為基本模式的課堂,它要求自學文本有效度,匯報交流有廣度,反思有深度,練習訓練有實度。它能形 成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既是扎實又是有情感的課堂。除此之外,“領導推門聽課”“名師與我”“骨干教師輻射”“教育大講壇” “書香校園”等活動的開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打造校本課程,錘煉特色學校
為了發揮教師的特長,培養全面發展而有特長的學生,我們確立把“雙馨教育”作為辦學特色,樹立“涵養幸福成長的雙馨學子”的教育理念,打造以“雙馨”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這一總體目標,構建校本課程體系。根據現狀,學校開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校本課程,用來調動師生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其中課程主要包括語文學科的“古詩文、名著誦讀工程”,數學學科的“思維探索課”,活動類課程以打造我校品牌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主等。同時,學校還根據實際成立了“星海”田徑隊、“雙翼”跳繩隊、“嶺南少年報”小記者站等多個社團組織,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為提高校本課程有效開展,堅持每年舉辦的體育節等五大節日活動,鍛煉了學生的體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性情,激活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實施發展性評價,實現可持續發展
教育評價歷來是教育改革的瓶頸,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對學生的評價方法不改變,教育創新就無法真正實施。”為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變評價方式,深化我校評價改革。從學校2007年合并開始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每位教師學期初填寫一份發展性評價手冊,用以規劃自己的發展。這種評價方式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的方式多樣化,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此外,我校還通過課堂教學全面向家長開放活動,全校家長、學生每學期一次的評議教師活動,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和評價,以此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學生評價方面,我校的總體做法是:強化形成性評價,淡化終結性評價,評價學生采取“等級+特長+評語”的評價方式。等級評價指的是把學生的各項表現按優、良、及格、待及格四個等級進行評價,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分數評價的方式,克服了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弊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為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我校還實行了特長評價——“星海文明之星”評選活動,只要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某一方面特長明顯、表現突出,均可獲得這項榮譽。在學生的評語評價方面,我們改變了以往終結性評價的方式,進而采用“談心式”評語、“家校反饋式”評語和“四心聯動式”評語。四心聯動式評語在每學期末進行,其中包括“班主任對我說”“老師的一句贊賞”“同學的悄悄話”“家長的期望”“本學期的自我欣賞”“下學期的自我暢想”等。這種評價的最大好處是更加公正、客觀,有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個性特長的發展。
實施精品德育,培育智慧教育,促進學校德育發展,打造區域品牌學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決心圍繞南沙新區“教育國際化”的目標要求,同心同德,敢干真干,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特色,開創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