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滴滴出行、美團點評、摩拜單車……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的《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131家,其中65家在北京。北京,這座千年古都,何以“獨角獸”出沒,成為一座“獨角獸之城”?這意味著什么?筆者歷時3個多月,深入小米、滴滴出行等獨角獸企業調查,一探究竟。
“獨角獸”扎堆成中國創新“新印象”
投資界將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稱為“獨角獸企業”。
去年4月22日,第一輛摩拜單車在上海徐匯區成功投放。之后,共享單車迅速風靡諸多大中城市。今年6月,這家成立兩年多的公司完成新一輪6億多美元的融資。目前其日訂單量達2500萬,在全國投放了600萬輛共享單車。
小米科技成立不過7年,但估值早已達450億美元,是業內備受矚目的超級獨角獸。這家用互聯網精神做制造業的公司,集硬件、電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于一身。
在北京這片創新熱土上,像摩拜、小米這樣高速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企業共有65家,其中僅2012年及之后成立的就有35家。這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必然成果,也是北京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印證。
中關村管委會原主任、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指出,從全球看,獨角獸企業已成為引領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代表性群體。它們“不光會跑、還會飛”,由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和資本4個輪子共同驅動,體現了獨特性、創新性和顛覆性。
而人人貸、融360、春雨醫生等10多家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大健康領域的企業成為獨角獸,引人關注?!搬t療、教育、金融等領域都是中國改革的難點。一系列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成為經濟發展驅動力,推動了這些領域的變革?!遍L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說。
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說,獨角獸企業是新技術的變革因子,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旗幟”“標桿”的作用,代表了未來趨勢。
筑造“獨角獸之城”的三要素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催生了滴滴出行,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讓曠視科技迅速成長,O2O模式下美團點評脫穎而出……中關村已成為不同于硅谷的全球孕育原創產業的又一極。
《報告》認為,由大數據驅動的分享經濟、平臺經濟和智能經濟,將成為獨角獸企業集中爆發的領域。王德祿說,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北京有望繼續走在前列,在這3個領域誕生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其原因如下。
——有一批洞見能力強、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家
報告顯示,65家中關村獨角獸企業中,個人創業企業共有50家,其中連續創業者創辦的企業22家,初次創業者創辦的企業28家。
創新驅動,首先是人才驅動。獨角獸扎堆中關村的背后,是一大批勇于創新、敢于冒險的創新型企業家的涌現。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說,中國綜合實力提升,競爭愈發激烈,這“逼”著所有創業者毫無懈怠、拼命創新。
——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在中關村,這樣的“雙創”生態已初步形成。
清華大學副教授戎珂說,好的創新生態主要由兩部AJTJh+UFXpkKYWaZio6DaP0D/40TXWY+irfVOdzYTaU=分組成,一是穩定的價值鏈,一是嵌入社交網絡的資源池,兩者相互促進。在中關村,價值鏈越來越完整,資源也運轉得很好。
人才、技術資源的高度聚集,使資本也在北京迅速聚集。如今,北京已形成人才、技術、資本“新三駕馬車”,為獨角獸企業誕生提供肥沃土壤。
——前沿技術的引領
《報告》顯示,獨角獸企業主要誕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等領域。業內人士認為,得益于中關村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強大產學研平臺,一大批前沿技術在這里誕生,催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
中關村為什么能在人工智能時代走在前面?其中一個因素,是得益于這里聚集的眾多大型跨國企業。郭洪說,30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聚集了大量頂尖人才,一旦有人出走創業,在北京就能迅速組建世界級的團隊。
創新樣本,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去年就新增了25家獨角獸企業,新動能尤為可觀。
專家認為,新經濟現象不僅帶來了新需求、拉動新就業,也加快推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與以往經濟的“虛”與“實”分離的狀況不同,技術創新帶動了這兩者的貫穿融合。郭洪說,在中關村,虛實結合得非常緊密。
“虛實結合主要源于新經濟業態的平臺性、開放性和共享性。”郭洪認為,獨角獸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生態群,比如小米、京東、阿里巴巴等平臺型企業積極布局構建企業生態,成為獨角獸企業的重要來源?!秷蟾妗凤@示,31家獨角獸企業是由平臺型企業孵化或投資產生,其估值占獨角獸總體估值的44.7%。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怡指出,在分享經濟發展風潮下,傳統的實體經濟企業也正基于自身優勢積極擁抱分享經濟,使多元化跨界成為潮流。同時,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創新企業正瞄準海外市場。
創新創業氣氛活躍,民營科技企業與跨國企業、央企同臺競技,市場機制在這里充分發揮了作用。王德祿認為,中關村成為獨角獸企業輻射區域乃至全國的重要出發點。
也有冷靜的聲音。李易說,基于估值而定義的獨角獸企業,未來發展還有很大不確定性,是否真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