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有網友反映稱,市場上出現了一款名為“全能車”的APP軟件。使用該款軟件,僅需支付一份押金便可使用多種品牌的共享單車。不過,ofo公司表示,未對“全能車”授權,目前正在用技術手段不斷封禁“全能車”的服務。
共享單車早已是高度競爭的市場,多個品牌的自行車在街頭搶占用戶。競爭給消費者帶來福利,不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在“價格戰”中消費者也能時時享受“免費的午餐”。當然這中間確實也存在一個消費者“痛點”——要使用不同品牌的單車,必須要下載不同的APP,還要繳納不等額度的押金。所謂“全能車”,就是瞄準這個“痛點”,向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就這個層面而言,“全能車”倒是具有一定的創新因素,但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有積極意義,非法的或者傷害市場生態的創新,本質其實是一種破壞。
“全能車”的破壞性體現在多個層面,其一,它是通過非法方式達成目標,是通過購買其他公民個人信息的方式去惡意注冊用戶,然后再“轉租”給真正的消費者。這里面既存在非法竊取公民信息的嫌疑,又有對消費者的欺詐。其二,“全能車”APP的出現是竊取市場成果。各大品牌的共享單車,前期付出了很多經濟上、人力上的高成本投入,現在仍處于被人詬病的“燒錢”階段。“全能車”APP并沒有單車的研發投入,就坐收押金,其本質就是盜竊。如果這樣的模式不被打擊,對所有踏實做事的企業,就是巨大的不公平。
我們支持創業者的各種奇思妙想,支持為解決消費者“痛點”而做出的探索。但如果真正是為消費者著想,如果第三方平臺的商業模式可行,企業必須要以光明正當的方式操作,找到共贏的方案,去游說相關的共享單車企業加入。那樣才有可能實現企業和消費者等多方共贏,那樣才是值得歡呼的市場創新。相反,如今這種耍小聰明的做法,只會把共享單車市場攪和得更亂,讓消費者承擔更多的風險。
所以,對類似“全能車”APP這樣帶有惡意的創新,不能只是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的防范狙擊,其中可能涉及的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等問題,公安機關應及時介入。打擊這樣的行為,既是維護市場秩序,也是保護公民信息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