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山西新聞綜合廣播內容中的一部分,日常這個平臺在食品安全領域做得更多的是公布一些食品安全查處案件,或者跟隨食品安檢人員下基層做的一些調研,再或是省委、省政府發布的一些關于食品安全的新政策、新指示,配合一些相關解讀。
這次主要是針對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這樣一個對食藥監的具體要求來討論這個話題,我有三個感受:
一是文穢不清的論8c15d4e9e9f6513f35c0ebfac2f0490a斷正本清源正當時。生活中,人們都有這種體會:各種媒體上關于食藥監的討論、議論、結論,實際上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才是正確的結論,什么才是正確的選擇。比如2013年,崔永元和方舟子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論戰,到如今仍是一場口水戰。對于這樣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社會話題,是不是應該由國家的權威部門出面說明一下,不能依靠記者的個人行為,也不能靠社會輿論,因為這樣最終無助于人們對食藥監的認識。
二是模棱兩可的常識權威解讀昭天下。比如喝隔夜茶是不是致癌的問題,圓白菜食用時需要剝掉幾層皮的問題,在超市遇上臨期食品問題等,這些跟日常生活更接近的食品問題,是不是需要權威專家來發聲。媒體在發表這些文章時,一定要依靠權威專家。
三是觸目驚心的事實壯士斷腕追尋科普。對一些有意的、惡意的,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給社會造成危害的,一定要嚴懲。比如,央視記者暗訪的冠生園用陳年餡兒來做月餅,導致其關閉;三聚氰胺導致三鹿奶粉的覆滅;地溝油經常在火鍋店、甚至大型火鍋店出現……類似種種惡意的謀財甚至害命的,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要用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當然在處罰和問責時,分清是認識水平和研究的局限,還是人為的貪財害命、傷天害理這一點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