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在近日正式推出了號稱“黑科技”的手機信用卡,作為虛擬信用卡,它不需要刷卡的物理動作就能實現信用卡的功能。在交行之外,中行、招行、浦發、中信、廣發等多家銀行也先后發行了虛擬信用卡。多家銀行的積極布局,正體現出其對移動支付的熱情。
微信與支付寶的“紅包大戰”讓不少人第一次接觸到移d8Mnwpyme0figdEyWIcUJg==動支付,但移動支付在我國的快速推進卻不僅僅因為紅包。上海大學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孟添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移動支付風生水起的原因。
所謂“天時”,是全球向“無現金”邁進的大趨勢,韓國政府計劃2020年讓硬幣從流通渠道消失,丹麥也在去年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銀行卡支付。
所謂“人和”,是作為基礎設施的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我國的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了550萬人,截至2014年6月,手機就超越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巨大的手機網民體量不僅意味著能力的具備,也意味著移動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更重要的是“地利”。孟添表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鲇魚效應’使得中國在無現金支付領域擁有了活躍的市場主體,這大大加快了相關技術更迭與無現金化的速度。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發放了267張支付牌照。2010年以來,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通過7年的發展,我國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成為全球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