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的必需元素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制造業的升級已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個持續的熱點。究其本質,是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制造業本身的業務由于新管理方法的采用,如平臺化、模塊化、個性化點單、全價值鏈的成本控制等而變得更為復雜;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包括移動互聯網、SOA服務架構等。將兩者深度結合,并落實到管理細節,是制造業客戶管理水平提升的關鍵。
“現在大家在談‘中國制造2025’‘工業4.0’,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事實上,我們要承認,中國制造業的基礎還很薄弱,很多基礎東西沒有搞清楚。”宋云開門見山,“比如,一輛車的本質是什么,是整車和零部件之間的關系,但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管理好這些基礎數據,就更談不上大數據的應用。”
這正是他主導成立甘棠軟件的初衷。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宋云曾在IBM公司任職12年,在制造業IT系統建設方面有19年行業經驗,作為職業經理人的他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在外企工作的人都能明顯感到有一個天花板,更重要的是,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總部戰略,讓工作成就感打折。”宋云說。
甘棠的創始團隊在IBM接觸了大量汽車廠商在設計、采購、工藝、制造等各環節的管理軟件的開發應用項目。
“我們對整個鏈條很熟悉,但IBM由于當時的策略原因,他們不會專注于應用軟件的產品化。在BOM這個領域,國外的知名車廠大多自己開發BOM系統,國內車廠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但做得好的比較少。”宋云說。
“甘棠軟件的成立,旨在基于核心團隊對復雜業務問題的整體性、系統化的思考基礎上,幫助制造業客戶實現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制造業的脊柱要國產 BOM被公眾認識主要源于小米的雷軍。他在解釋小米的定價策略時多次強調BOM價格。
“BOM管理軟件和平臺對于汽車這樣鏈條特別長的制造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宋云解釋,正因此,很多日本企業稱它為制造業的DNA,日產—雷諾集團曾用7年時間斥資近一億美元來打造這一系統。
“但前幾年,我們去給國內企業高管講BOM時,他們不愛聽,認為沒那么重要。”宋云說,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其重要性。
他分析,首先是因為,正向開發成為自主品牌繞不過去的門檻,“那么多部門的協同由誰在何時來主導,以什么信息平臺為基礎,近40個月的開發時間里每個節點該怎么來管理,這些都離不開BOM系統”。
此外,在互聯網浪潮中,更多車廠開始推出個性化定制服務,這對生產制造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既然BOM與體系建設密切相關,如果能夠構建一個企業級BOM系統,將產品研發、生產、銷售體系進行沉淀,各個業務領域的團隊基于這一共同平臺開展相關工作,這將是一個能夠迅速在一個新的車企推廣體系化做法、迅速整合不同背景的團隊資源的絕佳途徑。”甘棠軟件技術負責人黃振旗認為。
寶沃汽車(中國)執行副總裁陳威旭就曾表示,汽車企業要實現C2B還必須配有兩個基本要素,首先便是超級BOM。正因此,寶沃成為甘棠的第一個客戶。這套系統讓寶沃成為汽車領域個性化消費的佼佼者。“超級BOM屬于know-how層面,全球范圍內擁有的車企都屈指可數。”陳威旭自豪地表示。
宋云表示,找到第一個客戶之前確實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堅定地認為這是趨勢。很多人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追求規模,但我們認為,在細分市場做到專業,可能更有競爭力”。再造“中國制造”管理流程 從零開始的甘棠2016年的營業額達到3000多萬,核心團隊成員曾服務過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海汽車、江鈴汽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華為、中國石油等大型制造企業客戶。
“長城汽車曾請來全球十幾家相關軟件公司,最后我們中標了,這說明主流車企對我們的認可。”宋云自豪地說。
“前幾年我們去投標時,別人根本不信任我們,有外國公司說不能接受一家中國公司來做這么核心的系統。”宋云坦陳,“爭口氣”是他們堅持下去的理由之一。
如今,這個“小目標”已實現。更讓他高興的是,甘棠軟件切實幫助這些公司優化了制造流程,提高了效率。以一汽為例,隨著產量和品種數量的不斷增加,現有的BOM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精益管理需要,成為發展的瓶頸。一汽股份決定上馬企業級BOM項目——F-BOM系統項目。該項目作為一汽股份企業級BOM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目標為面向未來個性化訂單模式構建全配置化BOM管理體系,為未來通過選裝選配模式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打下基礎;同時基于BOM實現從研發到制造的流程貫通,打通研發、工藝、制造、采購等業務領域之間的信息壁壘。“未來我們還是立足于汽車業,將來可能擴展到其他流程復雜的制造業,踏踏實實地做下去。”宋云說,甘棠目前不太考慮資本的問題,“軟件行業需要很深的技術積累,要精耕細作,目前的資金足以維持公司良性運轉,我們愿意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下去”。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