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柳百成院士80多年的滄桑歲月,他生于亂世、成長于新中國,考入清華大學后毅然選擇了祖國非常需要的鑄造專業。他肩負著國家和人民的囑托,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赴美訪問學者的總領隊,前往美國進修。1979年1月1日,在中國駐美大使館開館的儀式上,他親眼見證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在美國大地正式冉冉升起?;貒?,運用學來的先進科學技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學術和工程難題,在我國率先開辟了“多尺度凝固與鑄造過程建模與仿真”研究的新領域?!皭蹏瞰I,創新思維,頑強拼搏”是他的人生信條,他已為祖國培養了五十多名博士、大批的本科生,如今還依然奮戰在工作第一線。
少年勤學盼國強 愛國奉獻鑄輝煌
柳百成1933年出生于上海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父親是一名銅版雕刻技師,伯父為老共產黨員,抗戰及解放戰爭期間,父親曾在地下為新四軍印過鈔票。他小小年紀就親歷了上海1937年“八一三”抗日炮火的洗禮以及淪為淪陷區難民的悲苦。1941年柳百成進入上海中西女中第二附小學習。中西女中是一所美國教會學校,位于租界區內,抗戰初期較少受日本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干擾,英語教學較強,因此為他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貞浧鹕倌陼r光,柳百成刻骨銘心:“我親眼見證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侵略上海的悲慘史實,我也經歷了國民黨腐敗的統治和通貨膨脹?!币舱沁@樣的國家和民族的危難,培育了柳百成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奮發學習圖國強的強烈愿望。
1951年,18歲的他考入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52年,柳百成和全班同學都服從祖國的挑選,志愿到最苦最累的鑄造專業學習,決心以一生的辛勤勞動來美化和改造鑄造專業,建設祖國強大的制造業。當時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包括三次工廠實習。第一次是赴鞍鋼進行認識實習,柳百成和一個老工人師傅交流時,工人師傅告訴他:“鑄造就是睜著眼睛造,閉著眼睛澆。”能夠看到的只是砂型和砂芯,合箱后對澆注成鑄件的過程卻是兩眼一摸黑、一無所知,完全是憑經驗辦事,看老天爺的臉色了。柳百成對此深有感悟,鑄造行業實在太高深莫測了。因此,在以后幾十年的學習工作中,他都兢兢業業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探索研究,直到改革開放后留學歸來,將計算機數值模擬引入鑄造行業,才為解決這一難題開辟了道路。
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柳百成還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當時蔣南翔校長號召同學們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每天下午5點之后同學們都去操場鍛煉身體,柳百成作為男籃系隊成員,不僅籃球打得好,而且還精于排球、足球、溜冰等運動,因此鑄就了他健康的體魄。
1955年,柳百成大學畢業,獲得優秀畢業生金質獎章,畢業后服從國家分配在清華大學成了一名助教。他努力鉆研,立即為大學生開新課,效果甚好,受到學校表揚。
改革開放幸赴美 師夷長技報國恩
時光隧道倒退到出國前夕,當時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僅僅獲得一個赴美留學選派的名額。一天,系主任忽然親自找他面試英語,柳百成驚詫不已,原來是選拔赴美留學人選。柳百成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系主任的面試,接著再闖兩關,通過了清華大學考試和教育部組織的統一考試,成績優秀,脫穎而出。說起連闖三關,柳百成頗為感慨:“我一直堅信知識就是力量。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沒有中學六年極嚴格的英文訓練,沒有‘文革’中始終沒有間斷的苦讀,國家一旦有需要,就很難臨時抱佛腳了?!?/p>
柳百成一行飛赴美國,在巴黎轉機時,傳來消息,紐約機場有大批記者要采訪他們。柳百成和其他4個領隊便在飛機上起草了一份聲明,其中最后幾句是柳百成執筆加的,他至今記憶猶新?!爸袊嗣袷莻ゴ蟮娜嗣?,美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我們不遠萬里來到美國,不僅是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為了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而來?!边@幾句話為這篇聲明畫龍點睛,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歡迎。
在美國留學時,柳百成去的是威斯康星大學,“這是我查了很多資料自己選的,因為我的研究領域是鑄造工程學,而威斯康星大學這一學科在當時是最強的?!背醯酵箍敌谴髮W,柳百成見識到了一批清華沒有的、全新的現代材料測試儀器,如電子探針、俄歇譜儀等,他如魚得水,充分利用這批先進的儀器,開創性地對球墨鑄鐵形貌及形成機理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發表了幾篇在國際學術刊物上有分量的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獲得了美國鑄造學會1981年杰出貢獻論文獎。
在美國期間,柳百成住在一個美國人家中。一次偶然的機會,柳百成看到房東太太的小兒子,一個三年級小學生,居然在熟練地擺弄一臺蘋果電腦,進行運算與查找資料。此前,柳百成從未見過計算機,一股強勁的電流沖擊著他,他敏銳地覺察到,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就下定決心和美國大學生一起,學習當時看來與鑄造專業毫無關系的計算機課程,白天聽計算機語言課,晚上在計算中心編制程序直到清晨。
1981年初,柳百成如期回國。他回憶道:“回國時,根本沒想過哪一年有可能再出國。但到目前為止,我已出國90余次,到美國也有20多次了,改革開放確確實實為知識分子發揮聰明才智提供了寶貴機遇?!?/p>
學貫中西為創新 趕超拼搏為強國
歸國近40年來,他帶領團隊在鑄造合金物理冶金學前沿領域取得一批批創新性成果。其中,提高鑄造合金性能的研究成果在重型裝備行業及汽車工業中廣泛推廣應用,為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同時,發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被國外多種雜志廣泛引用或全文轉載。
眾所周知,鑄造這個行業在人們以往的心目中一直是“傻大黑粗、又臟又累”的代名詞,而柳百成帶領的團隊創造性地采用了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開辟了全新的鑄造研究新領域,成功開發了國內第一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鑄造軟件——《鑄造之星》,提升了傳統鑄造行業的科技水平,更為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產業改造和發展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柳百成領導的團隊的科研成果,獲多項國家教委及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大會主題及邀請報告。他于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韶華似水,八十余年彈指一揮間,青絲變白發,不變的是柳百成一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不斷創新、勇于拼搏、行勝于言之心。他以“80后”的高齡,仍奔波在科研和生產第一線。他多次受工程院委派,出國調研,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為《中國制造2025》作解讀報告,或應邀作大會主題報告。他為國家行政學院等各種培訓班宣講《中國制造2025》,在多種場合作學術人生講座,為邊遠地區少先隊員作科普講座,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有人向他建言,年歲太高應惜力時,他經常笑答:“小車不倒只管推,為國盡力不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