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陽泉郊區大力開展“村聯村”“企聯村”“黨員聯黨員”脫貧攻堅“牽手”行動,創新體制機制,增強貧困村帶領群眾脫貧的信心和能力,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
根據“選優、選強、選先”的原則,按照地域鄰近、產業相似、規模差異的“牽手”思路,郊區建立扶貧對象瞄準機制,在掌握致貧原因、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精心選出支村“兩委”作用發揮好、集體經濟發展好的10個村,規模較大、帶動優勢較突出、社會責任感較強的27家企業,具有專業技能、能力強、素質高的100名優秀黨員與27個貧困村的100名困難黨員“牽手”結對,形成“村聯村”“企聯村”“黨員聯黨員”的“牽手”脫貧模式。
近日,舊街鄉后山村種植的高粱已經出苗。“這些高粱已經有了買主,秋天收獲后不愁賣。”后山村村民老李說。市裕盛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與舊街鄉后山村簽訂協議,后山村種植高粱,收獲后由醋廠收購。這是郊區脫貧攻堅“牽手”行動的其中一項。
在“牽手”行動中,富裕村莊和企業重點幫助貧困村開展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物業項目、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推進村容村貌改善,提升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根據自身優勢和幫扶對象的資源特色、產業優勢、資產特點等,“牽手”雙方以簽約結對、村村共建、村企共建為主要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幫助貧困村確定發展思路。
“牽手”雙方可以根據各自所需,優勢互補,平臺共建,形成利益聯結共同體,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脫貧。陽泉郊區組織引導幫扶單位、優秀黨員,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加大技能培訓等方式,增強可持續就業能力。按照“一村一品一主體”發展要求,郊區創新村經營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努力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郊區還持續推進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推動“破零數”與“增實力”兩提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