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好壞與學生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決定教學質量。而學生學習的好壞又受到學習興趣的影響,所以學習興趣關乎教學質量。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要使學生懂得主動學習,那么教師就要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興趣,改變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為此,我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談幾點看法。
一、趣味導入,激發興趣
一節課精彩的開頭至關重要,好的開頭可以直接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帶入課中。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或是一個故事、一個懸念、一件奇聞趣事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導入部分的設計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要全面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深入分析課文內容,了解自己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這些方面設計出來的導入才會發揮出它的作用,反之,看似精彩的導入,其實根本激發不了學生興趣。
二、把多媒體手段帶入到教學中,引發興趣
小孩子容易對色彩鮮艷的食物感興趣,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處于比較抽象的發展階段,所以他們要很好地理解一個東西,就必須借助形象的事物來學習。現代化教育技術讓我們可以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把知識以圖片、視頻、聲音的形式展現出來,也就是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
圖像的變化、情景的展現很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我們的課堂產生興趣。小學生的想象力也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他們能夠把多媒體呈現出來的精彩畫面想象得身臨其境。
在《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一個沒有親身到過的地方,要想讓學生有親身體會,光靠語言文字是做不到的,很難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介紹桂林山水的視頻或圖像,這樣就能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桂林山水美如畫”,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為祖國的美麗而自豪,這樣就輕而易舉地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突破了,這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創設情境,科學引導,激發興趣
語文教師的語言能力要求較高,語言是表達情感的傳輸帶,好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到情景中去,能夠把語言描繪的情景展現出來,把文字變成畫面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授《千里長街送總理》時,學生只能在課本的圖片上簡單地“看到”一些情景,很難體會到創作者當時是以何種情感進行寫作。體會不到作者的情感就很難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需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通過語言創設一種情景,情景是憂傷的,那么感情便是哀痛的,在給孩子們讀課文時,就要帶有哀痛之情,用語言把當時的哀痛之情渲染出來,用感情引導學生,讓他們進入情景,感受自己就是作者,深刻體會處在當時情景下的思想感情。這樣以來,在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進去,既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就達到了,學生對所學知識也有了深刻記憶。
四、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多數小學生表現欲望較強,期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肯定,全方位觀察學生,及時發現每一名學生的優點,多給予表揚與鼓勵。課堂上,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便會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給他帶來的自信,這樣學生就會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學生積極性高,便會多次去學習,逐漸發現學習的樂趣,慢慢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是我們課堂教學急需的。
五、利用特色課堂活動,激發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重新編排,課本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貼合時代,且題材更加多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從知識中尋找課堂活動的激發點,大膽創新,設計出精彩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在講授《鏡泊湖奇觀》時,讓學生觀賞幻燈片,一番美麗壯觀的湖景就呈現在眼前,學生的注意力就跟著進入了課堂教學。觀看完幻燈片之后,我們可以提出問題,“看完這番美景后有何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對學生既進行了情感教育,又進行了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在某一學習活動中,通過設計游戲的方式進行知識學習,游戲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活動,游戲的氣氛是輕松的,輕松愉快的環境能幫助我們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更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
六、適當地把課堂放在室外,激發興趣
傳統課堂教學都是在教室內進行的,這就受到空間的局限,限制了教學手段的使用,書本上某些知識更適合在課外進行。走出教室對學生來說是件新鮮的事,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室外可以通過觀察、實踐來學習知識,學習效果得到提高,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寫作教學中,描寫景物時,就可以讓學生到室外觀察并寫作,這樣景物就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寫起來更真實。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謂的“樂”,就是喜歡的意思,樂知就是喜歡知道,指的就是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便會有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會推動我們去學習、探究,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要靠師生共同完成,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能力的提升才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因為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作者單位:渾源縣永安鎮第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