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與梁建文謀面之前,記者以為他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學者”,當記者在中國中車太原軌道裝備有限分公司鋼結構二車間辦公室見到他時,才發現他與“學者”判若兩人,豪爽、義氣、幽默是他傳遞給記者的第一信息。見到記者,梁建文很熱情地打著招呼,他對記者說:“做科研,不僅要有敢于擔當重任的勇氣,還要有牢牢抓住科技發展主動權的前瞻性思維。”
初出茅廬苦鉆研
1988年,初出茅廬的梁建文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入職太原裝備公司,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他進入臺車車間當了一名鉗工。剛開始工作,他有些摸不著“門道”,為了能盡快趕上工作進度,梁建文每天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只要一休息,便一頭鉆進專業書籍里進行研究。他深知,從事技術工作就要勤于鉆研,只有理論知識堅實了,才能干好本職工作。他在師傅干活時,不停地記錄工作中的細節,還會在工余時間大量收集關于鉗工技術的資料。經過半年的錘煉,他獨立完成了導軌面部分精密樣板及模具的制作。
由于在工作中表現優異,兩年后,他從普通工人一躍成為了生產處的技術員。當了技術員之后,梁建文覺得自己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充實,于是他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學習,幾次的外出學習讓他受益頗深。梁建文告訴記者:“知識就是要不斷地積累才能發揮它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地學習方能進步。”實地考察學習的經歷不僅讓他豐富了理論知識,還提升了自己在生產一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解決難題提效率
俗話說得好:干一行,愛一行,還要吃透一行。進修回來后,梁建文便參與了各種技術的改造工作,不僅完成了難度較大的臺架更換工作,還清理完善了電力機車上的信息,大大增強了信息管理服務生產的效率。
每天奔波在生產一線,梁建文會經常面對各種棘手的工作。據他回憶:“每個車間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開工車’。但由于種種原因,開工車常常會讓各個車間出現‘交織打結’的情況,為了弄清原因,我便對其中兩個不同檢修車車間進行了調查,才發現這兩個車間的檢修能力各有不同,如鋼一車間的鋼結構修程就比較大,一旦木工平板車與礦石車多就會造成鋼一車間產出時的擁堵,轉向架車間因形式特殊,并沒有周轉量的車型,則會影響到生產的流轉。”
為了能讓各個車間開工車調配合理,他時常加班到深夜,不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還制作出了多份計劃書,白天還要在各個車間跑來跑去進行核查,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調查,梁建文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把車型品種進行了調整,讓每個車間都能在開工車前首先找到相對應的車型,然后每個車間再根據生產線上的計劃與時間進行分工作業,這樣既保證了后續工作的井然有序,還提高了生產產能。像這樣的難題,梁建文經常會遇到,但他都會處理得游刃有余。也因為他的游刃有余,2014年,他成了生產處的副處長。
那年年底,臺車車間的輪對壓裝機突發故障,輪對補存和檢修車的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當時,正在開會的梁建文得知消息后立即下到車間,經他檢查發現,輪對壓裝機已經損壞,無法修復。為了不耽誤生產進度,梁建文再三斟酌,把廠內原有的報廢輪對暫時與現車輪對進行了置換,讓輪對首先進入到了工序檢修,然后又將置換完畢后的輪對臺架當作假臺架,再把檢修完畢的車輛頂出。隨后,他又用最短的時間購回了損壞的設備,并迅速安裝就位,保證了生產進度。
2015年,對于梁建文來說,是值得驕傲的一年,他提前完成了年度生產計劃及各個工序的生產進度,同時,還增加了火車貨車20余輛,為公司創造了效益。近年來,梁建文還先后主持完成了開工道車輛解體工作,成功地將解體車輛數由原先的17輛提高到25~30輛,把工作時間縮短成了8個小時,同時還減少了配件的損傷,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是由于工作的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梁建文所獲的榮譽也越來越多:太原裝備公司技術創新能手、全公司勞模獎、生產技術二等獎等光環縈繞他左右,時時激勵他不懈怠、勇攀登。
事無巨細保安全
在全身心地參與到各項改造、創新、生產的工作之余,對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明確、更有條理、更有效,梁建文思考得也越來越深入。
2016年,梁建文挑起了鋼結構二車間主任一職,工作比從前更加忙碌了。為了便于工作,梁建文索性把家安在了辦公室,尤其是下班后,哪個崗位需要他,他都能及時趕到。由于白天工作忙,他大部分的技術創新想法、各項生產技術上的項目管理制度,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完成的。
今年上半年以來,由梁建文帶頭完成的NX70A出口阿根廷窄軌鐵路貨車火車,不僅連續批量生產,還在生產時準確地掌控了整個新造車內工序的進度情況,并合理安排了每日新造火車、落車及新造火車車臺架火車落車。對于生產工作,梁建文做到了事無巨細,每一列火車貨車、每一個生產環節注意不到都有可能對安全生產造成不良后果。
今年,鋼結構火車落車后,使用的噴油假臺架由于多次噴油后出現了一層很厚的油漆渣,在運行過程中時常出現無法正常運行的狀態,這種情況的發生有著很大的安全隱患。梁建文左思右想,決定定期、定量安排噴油臺架送回打砂除銹房進行清理,并經常獨自一人對假臺架進行維護保養,如此一來,不僅延長了假臺架的使用壽命、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消除了安全隱患。
隨著出口火車的貨車不斷增加,梁建文對工作的熱情有增無減,對他來說,工作永遠值得全身心投入。梁建文在太原裝備公司工作的30年里,真正地從一名“新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在他的身上,增加的不止年齡,還有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