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問題
(一)審題不細致,做題盲目
低年級學生感知事物往往不全面,不具體,不能仔細觀察、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缺少將形象生動的圖畫、文字問題轉化成抽象的數字問題的能力?。存在在沒有完全讀懂題意的情況下,盲目去做題的問題。
例如,解決實際問題中:媽媽帶了90元去商店,買熱水瓶用了28元,買了6個茶杯用了24元,還剩多少元?
有的學生會算成:90-28-6-24=32(元)答:還剩32元。
其實,本題中的6個茶杯中的6根本不需要進行運算。學生習慣看見數字就進行運算,不細致分析題意導致錯誤的生成。
再如:歡歡和她的4位同學做紅花,每人做6朵,求一共做了多少朵?
有的學生會算成:4×6=24(朵)?答:一共做了24朵。仔細一看,卻將歡歡這一關鍵的信息省略掉,結果也是計算失誤。
(二)易受到負遷移的干擾
計算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干擾,影響計算的準確性。比如:計算乘法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出現加法的計算情況,如將2×4計算成結果為6。同時,學生也會被假想迷惑,自己憑空想象進行計算簡化,將運算順序搞錯。將沒有實際運算關聯的幾個數字,通過自我假想進行計算,導致結果錯誤。
二、解決策略
(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師要做好示范和積極引導學生書寫規范,對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比如在本冊中學習三個兩位數的加減法,就要求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
(二)培養草算3jURlVXGL4vienZTcgE0dQ==習慣
培養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形成了某種行為習慣之后,即使沒有人對他進行提醒和督促,他也會自然而然地完成那種習慣。然而大多數學生在做計算題時,缺少草算的環節。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要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巡視指導,落實學生打草稿,學生間互幫指出優缺,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地會養成打草稿的良好習慣。
(三)“四算”“兩法寶”“一結合”
1.“四算”
口算訓練入手。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積極性,引發數學思考,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口算興趣。
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題我經常以卡片、聽算、做口算練習冊等形式出示,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進行日、周、月、年度評比,并給予獎勵。多種形式的呈現和獎勵機制結合,培養學習興趣。并且及時反思總結。
筆算是關鍵。整數乘法的計算,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知識點。有些學生稍微不細心,就可能將乘法算成加法。針對這一問題,我在每天的自習課進行筆算活動。
注重簡算。簡算是利用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的計算方法。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理解與掌握一些常用的簡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訓練,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強化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讓學生用估算對數學規律進行猜想,檢驗解題思路、結果,將估算思想貫穿于教學當中,使學生強化估算的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2.“兩法寶”
第一法寶,錯誤也是寶貴的財富。錯誤不可怕,可拍的是錯誤出現,不及時糾正,一直錯下去。我作為老師很正視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看成寶貴的資源。要求學生將錯誤的習題匯編成冊,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這樣去做學生會收到較好地學習效果。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只有重視錯誤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悅。將錯誤的資源利用好,學生才能從做題中,培養計算能力。
第二法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計算不是簡單的說算理、說算法,而是將正確的答案書寫在試卷上。只有加強筆算的訓練,用扎實的基礎才能提高和夯實。只有正真地將題做在紙上才能找出錯誤,再好大腦也會出現盲區。所以爛筆頭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要遠遠高于好記性。
3.“一結合”
進行家校結合,讓學生在課外提高計算能力。進行家校結合,是近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型教育的重要陣地,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大多數的時間是在家長的身邊度過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我會在家庭作業中,布置一些親子計算活動,不僅能提高計算的趣味也能增強親子之間的感情,一舉多得。
(作者單位:莊河市鞍子山鄉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