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手機APP普及以后,利用支付寶、微信等程序完成消費已經成為多數消費者樂于采用的消費模式。這種利用手機APP進行的支付,是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交易手段更新。去年,智能手機業務量在我國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支付額達到1.85萬億美元。
手機支付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無現金支付的美好期待,它既為人們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消費的安全性。而對國家來說,既省去了紙幣印制的成本,節省了社會資源的消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因此,近幾年來,央行已經著手進行無現金交易的研究。
手機支付得以實現極速“攻城略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在推廣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增加店家的支出。極具優勢的交易成本以及杜絕收假幣的可能性,提升了其推廣價值。
技術的進步正在推動無現金社會的目標提前到來??梢云诖S著手機支付應用進一步鋪開,它將成為民用消費支付的主流模式,g6ufaqTdijz2JDoqZWwnsoEmbsACI+WjydH/W00Q3xE=現金流通將大幅度減少。這對整個社會都是好事。政府管理部門應支持這種由新技術催生的新型支付方式,為其快速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同時,也應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深入研究無現金交易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可能產生的問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占得先機的企業只有螞蟻金服和騰訊兩家,一些“游戲規則”也由這兩家企業自行制定,它們已經高度掌握了對這一模式的話語權。兩者之間雖然也有競爭,但如果這種技術優勢發展成為技術壟斷,使未來的貨幣流通由這種“支付寡頭”壟斷起來,則可能出現損害消費者和商家利益的情況。如何建立健全對手機支付的監管,既不傷害到它的發展,又能避免出現擾亂金融秩序的風險,央行等管理部門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