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跨專業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上課時有些學術術語呂麗華聽不懂,就先記下來課后查閱資料。為補上基礎,她就從本科生的基礎課、專業課開始聽。有些課教室已經坐滿,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她就站在教室后面聽。她身高近一米七,站在教室后面,感覺很不好意思。愛人鼓勵她:“不會咱就學,沒有什么丟臉的?!惫プx碩士和博士期間,除了上課,呂麗華幾乎每天都待在實驗室和實習基地里學習、做實驗,努力消化吸收學到的東西。
留學國外拓視野
2006年,呂麗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她的導師喬治·史密斯(George W. Smith)博士是一位在國際動物繁殖研究領域很有威望的教授,所在的實驗室是美國國家級的內分泌學和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導師要求她做博士后。就這樣,呂麗華開始了她在美國一年半的博士后生活。在那一年半的時間里,她幾乎天天待在實驗室,接受任務、設計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實驗、總結實驗、撰寫報告……一項工作接著一項工作,忙起來連吃碗泡面的時間都沒有,最少的時候一天只睡一個半小時。但也正是這一年半的時間,她不僅從實驗和研究角度受到了系統的培訓,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學到了專業領域里六七年的知識量,而且開始接觸到國際先進的動物繁殖研究領域,為她開啟了一扇跨國科研合作的大門。
在史密斯博士的指導下,她開始接觸并研究卵泡發育因子CART(可卡因-苯丙胺調節轉錄肽的英文簡稱)。CART于1981年由Spiess等人在羊的下丘腦中被發現,之后一直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里倍受關注,尤其是在醫學領域,已經被證明對肥胖、神經內分泌、抗精神刺激、抑郁和II型糖尿病等有重要影響。史密斯博士所在的實驗室首先在牛卵泡上發現了CART,并認為它對卵泡發育有影響。她加入了史密斯博士的團隊開始研究卵泡發育分子調控機制、信號傳導途徑及內分泌調控,特別是卵泡閉鎖方面。
和在國內學習一樣,呂麗華開始旁聽相關專家的課程。因為實驗的緣故,她經常不能做到按時上下課,為了不影響老師上課,她選擇在樓道里聽課。聽課時,她把門開個小縫,一邊聽一邊做筆記。剛開始,很多人不理解,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但有當年站著聽課的經歷,她沒有在意人們的眼神,只是專注地聽課。漸漸地,人們的眼神由奇怪變成了敬佩。一次,她的導師和另一位教授經過,看到了正在樓道里聽課的她,很奇怪。問清原委后,那位教授說,“我可以向老師說一下你的情況,讓你進去聽課;如果因為實驗需要,你也可以中途離場?!眳嘻惾A不想只為了自己的便利而影響他人,便謝絕了老師的好意。就這樣,她又在國外把自己想聽、想學的課程,堅持學完了。
呂麗華的努力得到了導師的認可。在一次與導師的閑聊中,她問導師:“我并不聰明,您為什么會選擇和我合作?”導師用愛迪生的名言來回答她,說看中了她那99%的勤奮,并預言她將來一定會取得成功。在國外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呂麗華還參與了美國農業部科研項目,發表了5篇SCI論文。
堅韌不拔獲成功
一直以來,多胎成為世界牛、羊生產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尋找控制雌性動物排卵率的主效基因和改善雄性動物精子受精能力,是世界動物繁殖領域科學家的研究熱點,呂麗華堅持這方面的研究。2007年8月回國前,她向導師提出,希望回國后繼續做CART方面的研究,并提出設想,想通過清除調控基因的方式,使CART負調控狀態不存在,從而將研究用于實踐生產。她的導師同意她繼續做研究,但建議可以從尋找受體上做文章,通過找出受體,進而抑制受體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美國,史密斯教授的實驗室已經在牛身上系統地做了CART方面的研究,他建議她在羊、豬、雞等單胎動物和多胎動物上進一步驗證研究?;貒螅瑓嘻惾A和她的團隊沿著史密斯教授的思路,并在他的指導下,在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上繼續做實驗研究。
成績的取得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F在回憶起來,好像很輕松,然而研究過程其實往往是異常艱辛的,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很多時候成功并不取決于你付出了多少汗水,還取決于在它出現的那一剎那你是否把握住了。就為了這一剎那的把握,呂麗華和她的團隊常常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一天。呂麗華是研究團隊的核心,實驗中很多事,得由她來定奪。中午回家吃飯,經常飯才吃到一半,就接到來自實驗室的電話,放下碗就往實驗室趕;晚上回家剛要休息一下,電話又來了,只好匆匆趕回實驗室。能解決的馬上解決,如果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事情就又得熬一宿,仔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做好總結,下次注意;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就連線地球另一端的史密斯教授請教,一起來解決。項目攻堅階段,呂麗華累病了,她躺在醫院一邊輸液,一邊電話聯系,時刻關注科研進程。
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鉆研,呂麗華和科研團隊成員采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及繁殖內分泌學的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CART在綿羊卵巢卵泡顆粒細胞上有表達,揭示了CART的作用機理,為調控單胎反芻家畜排卵數奠定了一定的科學基礎;同時闡明了精子發生的5個關鍵基因和2個細胞周期相關基因的分子調控機制,為精液品質的遺傳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科學基礎;對綿羊脂肪代謝的6個相關候選基因進行了系統研究,向NCBI GenBank國際公共數據庫提交了81個影響脂肪代謝的基因組序列,為綿羊肉質性狀的遺傳改良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目前,呂麗華帶領課題組基于已有重大發現,進一步研究CART受體,為探明家畜卵泡閉鎖和發育分子遺傳調控機制具有科學價值,使單胎動物一次發情周期適當多排卵,為優良種畜擴繁提供技術支持;為胚胎工程技術實施提供大量優質卵源或自然胚源;同時研究Notch信號通路對卵泡發育影響,為全面揭示配子發生的分子遺傳機制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并將試驗研究的成果轉化到實踐中,并引進國外先進動物繁育新技術,為山西畜牧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呂麗華的付出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截至目前,呂麗華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9項,參與完成美國農業部項目1項,現主持省青年三晉學者專項、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和省留學回國資助重點項目各1項,正在參與美國農業部項目1項。指導碩、博士20人,本科畢業生多人。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15篇。編寫著作5部、專著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第一)、中國奶協優秀論文獎(通訊作者)、山西省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提名等獎項和榮譽。
“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這是呂麗華自幼就常聽母親說的一句話。采訪期間,聽到呂麗華提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感謝”。她感謝生她養她的父母、感謝所有的老師、感謝學校的培養、感謝她的同事、感謝她的愛人和孩子……她歷數了每一位幫助過她的人,她把別人對她的好全部刻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