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山西省貧困山區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郭家峪村和桐峪鎮桐灘村、上武村落地的200畝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示范基地里,研發專家、山西省農科院資源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山西農科110專家姚建民教授正指導當地農民開展今年的播種工作。據悉,此次姚建民教授下鄉指導工作是由山西省科協、山西省農業廳、山西省扶貧辦共同組織實施的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有序推進的一個縮影。
滲水地膜是由姚建民教授帶領科研團隊經過近20年的科研攻關f1aea59bbbbff36e00f3547aff68bc0f25e62b4be8fc9705361744ec3a094859研發而成的一項集抗旱、省工、高產、高效于一體的旱作農業技術,該技術在地膜、機械和農藝等科技創新方面成效突出,可廣泛應用于糧食、果樹、蔬菜等農作物的旱作生產栽培當中,具有顯著的抗旱、增產優勢。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就是將滲水地膜與農機、農藝充分結合,使旱地谷子不但產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實現了免間苗的輕簡化栽培,實現谷子規模化、高效化生產。目前這項技術已在全省各地推廣了60多萬畝,同時,內蒙、陜西、河北等省份也開始了大面積的示范推廣。
據悉,科技助力扶貧項目在左權縣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左權縣農委、農機局、扶貧辦、縣科協等相關單位的大力協助,不但積極調配機械、農機手,而且配送地膜,省農科院作物所還提供了100公斤優質包衣谷種“長生-07”,使得項目播種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