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關于“中國人什么都不缺,就缺信心”的說法迅速引爆網絡,被頻頻轉發。不論董明珠推進的各種新計劃能否如愿,她說的這句話確實打到了痛處——我們最缺的是信心。
對必須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的我國來說,最需要的也是信心。說得更準確一點,是一種叫做“創新自信”的東西。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在科技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那些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先兆的前沿領域和核心技術,更是有實力的大國摩拳擦掌的必爭之地。
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妙“戰術”,可以上下齊動員,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形成推進創新的強大合力,IVDQXh8oCvyq4B59gGS9oqw3RCVmDfQS5CZRc9HWmds=實現當下相關領域科技難題的成功闖關。說到底,我國之前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攻克的,既然經過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這個法寶就必須傳承下去。
創新發展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這也意味著,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讓人口多、人手多轉變成人才多。在這點上,我們有自信的“本錢”。
當然,我們強調創新自信的重要,并不意味著要關起門來埋頭苦干或撇開他人另起爐灶。樹立“創新自信”,只是因為我國在全球發展格局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心態自然要隨之調整,切莫被“不良之人”歪解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