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早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
住院樓電梯在血液科病區樓層上停住,電梯門無聲地打開,一個坐著輪椅的中年男子被幾名醫護人員推進了血液科病區。他們的到來一下子吸引了那些住院的白血病患者和家屬們。
“唉,又來了一個白血病人。”
“這個人真慘,都燒成那樣了還得了白血病!”
這時,陪同這名男子的一個中年人高聲說:“大家不要這樣圍著,這位同志他不是白血病患者,他是來救人的,是來捐獻骨髓救白血病人的!”人們后來得知,說話的人是中華骨髓庫河北省分庫主任陳日新。嘈雜的病區走廊剎時安靜了下來,緊接著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這名中年男子便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張永才。
愛心,讓他的人生有了別樣的風采
張永才,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孔家莊鎮人,一名極其普通的自由職業者。十多年前,張永才結束了多年來在外飄搖不定的打工生活,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東拼西湊地借錢開了一個汽車電氣焊修理攤。由于他技術好,又有一副熱心腸,所以很快在圈里站住了腳。
2006年的一天,張永才在街頭偶然遇到了一輛獻血車,由于當時沒什么事,就好奇地站在那些獻血宣傳畫前仔細地看了起來,看完后又聽了醫護人員的講解,他才了解到了獻血的流程和意義。他就想,像這樣有利于自己身體健康又能救命的事真是挺不錯的,何樂而不為呢?自那以后,他每年都堅持無償獻血,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每年都會獻兩次血,到現在為止他已經無償獻血5000毫升。
談起獻血的初衷,張永才表示,獻血只是他幫助別人的一種方式,這與生活中對左鄰右舍甚至是陌生人伸出援手沒有什么不同。
一場事故,讓他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路變得無比艱難
2015年3月26日,張永才接到了一個來自省會石家莊的陌生電話,開始他以為是詐騙電話,細問才知道是中華骨髓庫河北省分庫的工作人員打來的,在電話中工作人員告訴張永才,他與香港一名白血病患者骨髓配型成功了。
張永才這才記起,早在2006年一次獻血時,他同時還填寫過一份《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并留取了血樣,成了一名正式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沒想到過去了近十年,居然傳來了配型成功的消息。得知這個消息后,張永才的心里一時五味雜陳。他一方面為自己能夠配型成功感到幸運,因為他知道,對于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來講,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僅為四百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也就是說,最高幾率也就是十萬人里邊才可能有一個人能夠配型成功。但另一方面,十年過去,他本人的身體狀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兩年前的一場事故,讓他的生命險些終止。
那次事故發生在2013年4月22日,張永才對此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像往常一樣進行著電焊作業,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在對一只油箱進行電焊操作時,油箱忽然爆炸了,“砰”的一聲巨響,一個巨大的火球瞬間吞沒了張永才……
經過搶救,張永才的命算是保住了,可全身卻有65%的面積嚴重燒傷,被定為四級殘疾。
兩年來,張永才一直在接受治療,大大小小的植皮手術做了一次又一次,可雙腿、背部依然有大片傷疤沒有修復,而且腿腳還極不利索,獨立行走都非常困難。這樣的身體狀況,還適合捐獻造血干細胞嗎?可如果自己不捐,那么這名香港同胞的生命便一點希望也沒有了,這不是張永才愿意看到的。為此,他打電話給自己的主治醫生和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醫生,向他們咨詢后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捐!
隨后,他便瞞著妻子和家人進行了高分辨檢測和健康體檢,結果一切順利。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捐獻的日期很快確定了下來,但這卻與他原來定好的腿部植皮手術的時間發生了沖突。在權衡利弊后,最終,張永才決定推遲自己的植皮手術。在他看來,植皮手術推遲雖然會對自己身體恢復有影響,但卻沒有生命危險,自己還能活著,而對方卻不能再等了。
中華骨髓庫河北省分庫的工作人員接他去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那天,張永才的妻子哭著死活不讓他走。她一把拽下張永才的褲子,對來人說:“你們看看他都這樣了,還能捐嗎!這不是要他的命啊!要是他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家可怎么辦啊!”工作人員看到這種情況后真有些不忍心,但張永才卻對妻子說:“我雖然燒成這樣了,但還能救別人的命,如果我不去捐,那個人就只有眼睜睜地等死了。你就再讓我當一回好人吧!你放心,我沒事!”說完他拍拍妻子的手,便毅然跟著省骨髓分庫的工作人員上了車。
忍正常人難忍之苦,他為香港同胞成功地捐獻了造血干細胞
2015年7月3日,張永才在中華骨髓庫河北分庫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的陪同下來到了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剛一進入血液科病區便發生了我們文章開始的那一幕。
按照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流程,從7月3日到7日,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兩次給張永才注射“動員劑”,到7月8日才開始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7月8日上午,在注射了五天“動員劑”后,張永才進入手術室,開始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
相比于以往,這是一次較為特殊的捐獻。因為通過之前的檢查,張永才身體的各項指標雖然都能夠滿足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要求,但他的傷情卻還很嚴重。來空軍總醫院時,他隨身還帶著一些消炎藥,受傷較重的腿部還需要定時進行清洗消炎。而且,由于皮膚燒傷嚴重,他的兩個手臂根本看不清血管。為此醫院找來了全院經驗最豐富的護士長為張永才抽血,扎了三針才扎進血管。
當左右手臂的導管全部接好后,血細胞分離機正式啟動了。鮮紅的血漿從張永才的右臂導管流了出來,進入血細胞分離機,把比重相似的造血干細胞提取出來,泵到相應的血袋里,提取后的血漿又通過左臂的導管回輸進他的體內。體內的血循環一次約可提取7毫升造血干細胞,而循環一次大約需要10分鐘左右,這就是說,提取20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需要張永才一動不動在床上躺四個半小時。
對于正常人來講這也是不容易的,何況是嚴重燒傷還未痊愈的張永才了。平時在家,他燒傷的身體雖然也時常感到不舒服,感到痛和癢,但只要翻翻身、下地走動走動甚至著急了用手捋捋患處,痛苦就可以減輕許多。而現在躺在床上不能動,這些痛苦就被放大了無數倍。張永才感覺到,自己渾身的皮膚下面好像忽然之間有成千上萬只蟲子在啃嚙,讓他痛癢難耐。而這種身體上的痛楚很快影響到了他的意志,讓他有一種近乎崩潰的感覺,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奇怪的是,這個念頭一產生,血細胞分離機竟忽然不動了。這可急壞了醫護人員和陪同人員,醫生問張永才:你身體一定非常不舒服吧?張永才點點頭。看到著急的醫生,他想:如果這樣中途退出了,不但自己所獻的血要作廢,而且那名香港同胞的生命也便保不住了。想到這里,他拼命按壓住心里那個念頭,讓自己堅持下去。奇怪的是,血細胞分離機竟然又動了起來,醫護人員都長長地松了口氣。又過了一個小時,那個退卻的念頭隨著身體的難受再一次強勢襲來,讓他再一次產生了崩潰的感覺,但看著急切的醫護人員,想著那名等待造血干細胞的香港患者,張永才心頭堅持的意念再次戰勝了那個退出的念頭……
終于,四個半小時過去了,200毫升造血干細胞采集成功。張永才由此成為我國第5012位、河北省第243位、張家口市第9位、萬全區第1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內地為香港同胞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第二位志愿者。
事后,回憶起這四個半小時,張永才的心中仍悸動不已。他說,那種難受勁,沒有親身經歷是體會不到的,那真是一種令人崩潰、絕望的感覺。相比于一般捐獻者在捐獻過程中那種身體上酸痛、麻木的痛苦,張永才經受的痛苦要多出數倍,不過他最終靠一種超人的意志堅持了下來,他終于兌現了自己當初那個莊重的承諾。而這一天——7月8日,恰巧是張永才的47歲生日,張永才說:這是我過得最有價值的一個生日。
愛心背后的愛心,給了他永恒的支撐
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傳遍大江南北。在這里,我們姑且忽略其所蘊含的那種更深層次的寓意,僅就淺層意義來講,這應是一首感恩幕后英雄的歌曲。而對于張永才來說,他的愛心他的奉獻都離不開在他身后默默付出的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他的愛心背后有著另一種愛心的支撐。
張永才的妻子雖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文化不高,卻很賢惠,她深愛著自己的丈夫。這種愛不僅體現在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更體現在面對災難時的患難與共。那場事故發生時,她立刻撲到丈夫身邊,赤著雙手給丈夫扒衣服滅火,并和鄰居們一起第一時間把丈夫送到醫院。張永才說:剛送到醫院的時候,自己真就像是一只烤全羊,那種慘狀任何人看了都會觸目驚心,但妻子卻一點也沒有嫌棄過他,協助醫護人員給他換藥護理,親自端屎倒尿;妻子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他的搶救和醫治,硬是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妻子給的;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自己治療燒傷所花的六十多萬元大都是妻子向自己的哥哥借的;當得知他要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妻子死活不同意,因為擔心會給他的身體造成傷害……
從這一個個細節上,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妻子對丈夫濃濃的愛。當然,支撐張永才這種大愛的還有他的女兒及親戚們。女兒在他受傷后和他說:爸爸你放心,只要我們在,你就死不了,我要把你救回來。那時,女兒和女婿才剛剛認識不久,女婿卻一點都沒有嫌棄他,兩人床前床后地陪著他,端屎倒尿,始終如一。由于張永才夫婦都沒有工作,他出院后僅靠幾百元的低保維持生計,又是女兒女婿把單位發的糧油拿過來讓他們吃。
提起這些,張永才內心非常感動,在“中國夢·趕考行”河北省第四期365百姓故事匯上,他給妻子深深地鞠了個躬,表示要永遠對妻子好。從他那深深的擁抱中,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這對夫妻的愛。而這種愛心背后的愛心,正是張永才奉獻社會的永恒的支撐。
他走上公益之路,讓愛永遠傳遞
除了堅持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之外,張永才在燒傷后,又做出另一個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他說,燒傷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女兒怕他無聊,就給他拿過來一個筆記本電腦,一次他打開電腦無意中看到有捐獻眼角膜的報道,他就想:自己這次或許活不長了,如果死了也把遺體捐了吧,還可以用自己的器官延長他人的生命。于是他毅然做出了這個決定。
更讓人敬佩的是,張永才于2016年8月1日發起成立了一個公益組織——萬全區普愛公益志愿者促進會。因為他認為愛心是需要傳遞、擴散的,正如歌曲《愛的奉獻》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憧憬的一樣。
正是由于張永才心中的那種大愛和他的人格魅力,他發起的普愛公益促進會會員很快就突破百人。截至目前,他們舉行了“關愛兒童、關愛智障兒童”“關愛養老院的孤獨老人”“學習雷鋒日”等公益活動,并參與了張家口市千人植樹活動。張永才說,公益促進會的口號是:“普天下之愛,愛天下之人”。就是要提倡做一個好人,做一個不求回報的好人。讓愛心在每個人心里生根發芽,為社會積聚越來越多的正能量。
2017年5月18日,張永才發起組建的萬全區普愛公益志愿者促進會正式在當地民政部門進行了注冊,名稱改為張家口市萬全區公益志愿者協會。這讓張永才的心情很激動,因為這就使他們的公益活動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采訪結束時,張永才有點羞澀地告訴我,他剛剛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夢想……
是啊,這就是張永才,一個以卑微之軀撐起人間大愛的北方漢子。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