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松彪+許世英+李秉盛
摘 要:在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可以借鑒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的經驗,以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學校的“品牌效應”,調動社會力量,實行校企共建。這樣一來,高校達到了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目的,企業也同時實現了他們以其他模式難以實現的潛在市場的開發。
關鍵詞:工程訓練中心;校企共建;無形資產
工程技術人才的教育中,實踐環節日益受到重視,因為在實踐環節中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實際經驗的積累都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能力和經驗的獲得、積累和提高延續終身,永無止境,但在大學教育階段,給學生以精心設計的工業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在這樣的工業實踐過程中,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各種工藝技術的體驗和制造過程的參與、工業課題的完成,學生接受考驗和鍛煉,可增強他們的能力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和群體意識。
基于上述認識,許多國家管理教育的政府部門和高等工科院校都在對工業訓練的體制、內容和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工程實踐能力訓練中心的建設標志著學校突破原有的思維方式,向著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方向轉變。在這一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進眾多的現代制造設備,才能真正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先進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環境。而資金短缺始終是困擾各高校的一大難題。
高校資金問題的解決,也有一個改變觀念、開闊視野的過程,既不把眼睛僅僅盯在自己身上,又不把希望僅僅寄托在國家的投入上。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無形資產,充分發揮社會的潛力,開展校企共建,實現“雙贏”目標。
一、啟示
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已舉世矚目。“中心”創建于1976年6月,以為香港的大學生提供工業訓練為宗旨,也為香港、內地和海外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工業項目和工業培訓服務,是香港理工大學與企業界聯系的一個重要橋梁。“中心”以滿足需求、服務社會、貢獻專長為使命。“中心”不僅以它宏大的規模、精良的設備、高新的技術、高素質的員工、科學的管理而受到廣泛的贊譽,還以其不斷創新的精神、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學內容、“模擬工業環境”的訓練方法、充滿哲理的“工業中心文化”而為世界各國的政治家、企業家、教育家所關注。
“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與香港的科技界和工業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協同企業界成立特許的培訓中心和專家中心。如美國AutoDesk公司以優惠價提供設備建立的AutoDesk特許培訓中心和嘉華(香港)有限公司提供600萬港幣的設備但保留產權建立的電火花加工應用專家訓練中心等。工業中心負責提供場地設施和人員配備。學生可以在上述有關中心進行工業訓練,工業中心的科研、科技開發、工業制造可以使用這些中心的設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到這里實地了解這些設備、儀器、軟件的性能,進行技術咨詢。廠商可以(或委托工業中心)在這些特許的培訓中心或專家中心對用戶進行技術培訓。成立這些特許的培訓中心和專家中心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互利互惠。中心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彌補了自身財力之不足,擴充了設備、軟件,及時引進了先進技術,開拓了工業訓練的技術領域,提高了工業訓練的技術檔次;廠商則擴大了自己的影響,開發了現時的和潛在的商品市場。這些經驗給我們以啟迪,可供我們在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借鑒。
二、認識
香港理工大學的經驗告訴我們:①社會的潛力是巨大的。如果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不需或僅需較少資金,我們就可以拿到最新、最先進的設備,或對它們具有使用權。②要充分發揮高校的“品牌”效應。高校可以為企業做許多他們想做而難做的事,為他們培養潛在市場,互惠互利,應該一拍即合。
這個理念的建立,要求校方首先要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學校多年的辦學成就、畢業生在各條戰線上的口碑、在行業中學科優勢贏得的崇高聲譽…這些都是無價的。它們的意義不僅是為畢業生求職提供了有利背景,對生產企業也有極大吸引力。企業不但希望從學校得到優秀畢業生,而且希望學校能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宣傳他們的企業和產品,從而為他們開發一個巨大的未來市場。歷屆校慶,企業紛紛前來祝賀、饋贈產品,就反映了這種意向。
企業希望我們做的事我們可以做,但是,我們是有選擇的。我們和企業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首先是要以社會上較先進、較具代表性的設備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密切結合實際的工程訓練。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實現不花錢或少花錢的目的。
三、實踐
2000年,在長春工業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籌建過程中,我們走訪了一些在本行業技術較先進且效益較好的有代表性的企業,并對此理念進行了初步的宣傳。我們向企業宣傳以下的理念:學校與企業針對某一項目的培訓進行合作,互惠互利。合作的目的對高校一方來講,要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具體實施時,應根據對等原則視企業提供的資金情況而決定合作方式。
同濟南華能氣動元器件公司的合作是我們運用這一理念的成功案例。濟南華能氣動元器件公司是國內知名的氣動元器件生產企業,他們不僅有許多技術上領先的產品,而且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中也很成功。他們特別注重自己的企業形象與市場推廣,我們多次派專人赴濟南探討合作事宜。該企業總經理對我們的理念非常認同,也認同長春工業大學在國內尤其東北地區的影響力(他不僅表示要無償支持我們的課程建設,而且還同我們談了許多對教育規律、對人才培養的看法,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也表示,將通過我們的努力,為他們輸送更多的適合他們企業需要的優秀畢業生,并且也將在合適的時機邀請企業相關人士到長春工業大學做有關講座,更好地促進我們對人才的培養。最終經過雙方協議,濟南華能氣動元器件公司方面無償提供包括協助實習廠建設5個氣動實驗臺的全部元器件,還提供1個工控演示臺、一些氣動展示元器件及供學生進行拆裝學習的元器件及相關培訓資料,價值近10萬元;雙方共同在吉林大學南嶺校區建設一個濟南氣動元器件公司東北地區培訓基地,校方為廠家免費培訓東北地區客戶及潛在客戶,并在教學安排中突出介紹企業特點。現在這一項目的工業訓練課已成功地開課,學生反映積極,效果相當好。這使我們更加堅信我們關于校企共建的新理念在工程訓練中心建設過程中的可行性。
我們在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過程中,突破了原有的設備采購模式,以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學校的“品牌效應”,調動社會力量,實行產學合作,調動有限資金實現在工業訓練中達到“雙贏”目標:高校達到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目的,企業實現了他們以其他模式難以實現的潛在市場的開發。
今后在工程訓練中心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按這一模式開展工作。而這一模式,對于學校其他工作也有著較好的借鑒意義。特別是這種方式能夠創造較好的社會效益,利用社會力量辦學,培養高素質人才,回報社會,這也是工程訓練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嚴岱年.現代工業訓練楷模[M].香港:香港理工大學工業中心,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2]韋相貴,傅水根,黎 泉,等.工程訓練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