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萍
摘 要:小學階段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小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關鍵時期。文章依照各個水平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探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使其養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運動習慣
一、小學體育教育中終身體育的發展現狀
由于長期受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小學體育教育更多地是關注學生體育項目測試成績,注重運動技術的傳授。在這些傳統教學中,教學只是為了完成當下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的重要性,也忽視了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學生體育鍛煉大多數會隨著課程的結束而結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體育鍛煉能力,更沒有形成系統性的鍛煉習慣。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方法
1.整合體育素材,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體育教學素材已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課程統整模式下對體育素材重新整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基礎。小學生有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上課時要利用低年級學生興趣廣泛的優點,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精講,學生多進行新奇內容體驗與嘗試,使學生學習興趣加強。
2.利用課外活動,養成自我運動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開始時期,也是一個關鍵期。體育課行為習慣是個體參與體育,并不斷重復地把體育意識轉化為行為后,逐漸形成的一種需要與行為的傾向[1]。體育習慣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慢慢積累,最終達到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教學中,不僅要把體育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活動中,更應該把課外體育活動變成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開發各個水平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引導學生將體育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課外,并在自我理解基礎上進行再創新與組合,逐漸養成體育運動的好習慣,培養自我運動能力。
3.加強理論教育,提高師生對終身體育的認知
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加強體育理論教育所占的比例,理論教育不應該只是作為雨天室內課的教學素材。在日常教學中更應該系統進行體育理論教學,加強師生體育素養與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體育鍛煉給自身帶來的益處,并可以積極主動投身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改變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傳統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古板單一,不符合當今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終身體育的學習。在現代化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趣味性,在教學中引入一些極具時代感的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靈活多變,將更多的活動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經驗,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將課堂還給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吸收,由接受變成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會自主發現式、合作探究式和創造式學習,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5.轉變評價方式,充分考慮個體差異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傳統體育評價標準會使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為他們再努力,也可能會不及格或剛剛及格。這種評價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會使部分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產生畏懼與懈怠,影響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2]。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轉變評價方式,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建立成長記錄袋。并且注意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意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度,提高過程評價在總評價中所占的比重。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其養成課后鍛煉的習慣。
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作用,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度,讓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培養學生投身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追求高質量的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振軍.試析學校體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成功(教育),2011(16):116.
[2]劉 琪.論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J].青少年教育,2016(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