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春
摘 要:近年來,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中小學生的輟學現象雖然得到了極為有效的控制,但是許多地區依然會出現中小學生輟學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待中小學生輟學現象,不僅需要從表面現象加以分析,更需要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內在原因加以剖析。文章將從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的現狀出發,逐步剖析輟學現象產生的原因,探討如何從多方面入手進行控輟。
關鍵詞:中小學生;輟學現象;控輟策略
一、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現狀簡述
隨著近幾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出臺,“兩免一補”政策的實行與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中小學生輟學現象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難免還是有個別學生因為某方面的原因而輟學。究其原因,經濟因素已經不再是造成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非經濟因素漸漸占上風。據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從中小學生輟學現狀所表現的趨勢來看,初中輟學人數明顯高于小學輟學人數,而農村地區的輟學人數則遠遠高于城鎮地區。從對這些輟學學生的簡要調查可以得知,這些學生沒有掌握專業的知識技能,走向社會后只能從事一些較為基礎的不需要高學歷的勞動,而影響這些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因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非客觀因素。
二、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的影響
在政府與民生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經濟因素已經并非困擾學生學業的主要因素。筆者從這些輟學學生的調查情況可以得知,造成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最主要因素還在于學生自身。一方面,由于先天身體條件的干擾,可能自身存在聽覺障礙、思維障礙等缺陷,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無法正常進行學習,縱使有心也無力,從而放棄學業另謀生路。另一方面,有些學生可能主觀上認為自身沒有天分,學習成績較差,從而認定升學無望,不如盡早輟學另謀出處,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因此中途退學。由此看來,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是造成輟學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
2.社會、家庭環境的干擾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環境氛圍對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重要性,而中小學生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極易因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動搖內心,喪失對知識的渴求欲望。有些學生家庭確實非常貧困,無力承擔中小學生的日常學習開支,而且有些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勞動能力,父母或許會視他們為家庭收入的重要勞動支柱,從而迫使他們放棄學業參加工作或經商。又因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讀書無用論”的觀念在社會上流傳,網絡直播、電子競技等各種新奇行業的出現,使得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讀書無益,還不如早日走入社會以獲得收入。觀念上的扭曲致使這些學生放棄學業,早早踏入社會打拼。
三、中小學生預防輟學措施
鑒于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學校、教師、家庭等方面應對癥下藥,才能確保輟學現象的消失。班主任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及時了解班上學生的心理動向,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向學生們灌輸“讀書有益”的概念,向一些心理孤僻、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予心靈上的關愛,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根源上杜絕輟學現象的產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而不應該單一根據學生成績的高低評價學生的資質優劣;應積極挖掘學生身上的榜樣精神資源,以在自我升華中幫助學生提高個人素質。另外,學校應該大力宣傳讀書的作用,積極利用多媒體網絡及新興平臺,發揮互聯網的傳媒作用,以幫助家長轉變思想觀念。并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適當地予以援手,以改善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應為學生安心讀書提供有利條件,促使學生能在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之中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中小學生輟學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學校、教師、家庭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造成中小學生輟學,但是只要從源頭上杜絕,及時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消除造成學生輟學的不利因素,就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軍陽,李 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中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8(4).
[2]李哲毅.義務教育政策認知狀況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對河南省M縣學生家長的調研[J].湖南農機,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