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芳 寧夏隆德縣廣播電視臺
如何使電視節目實現質的飛躍
王育芳 寧夏隆德縣廣播電視臺
數字合成技術是后期合成技術發展的新階段,相較于傳統合成技術來講數字合成技術無論是在適用范圍上還是在電視節目的效果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數字合成 速度 效果 思維
后期制作是非常繁瑣復雜的工作。通常情況下會將已經拍攝好的底版進行沖洗制成樣片之后由剪輯師在這套樣片中進行剪輯。即利用剪切工具將質量較好的鏡頭剪切下來再借助膠水等粘貼工具進行粘合,最后再將剪切好的鏡頭與聲音、音效進行搭配,可以說這是非線性剪輯最基礎的剪輯方式。但是通常來講,電視節目時間較長,播出的效果與實際節目的效果又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要打造一個精品的電視節目就需要拍攝大量的素材,同時還需要剪輯師在這些素材中挑選出精品鏡頭進行剪拼,在這種純手工視域下,傳統后期制作效率可想而知。
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也是同樣如此,雖然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是基于編輯機這一設備,但是剪輯師整個后期編輯工作的繁瑣復雜仍然沒有任何的變化。通常情況下,編輯機是由放像機和錄像機構成的,節目后期剪輯師通過放像機來挑選鏡頭質量較高的素材,然后將這些可以達到節目效果需求或者是質量需求的鏡頭素材記錄在錄像機中,進而將這些鏡頭素材剪拼成為連續的畫面,就形成了傳統的線性編輯模式。雖然說線性編輯模式能夠在保證素材質量的基礎上實現影音同步的優勢,但是同樣的,線性編輯模式也決定了一旦素材編輯完成就無法在其中再插入任何素材,如果想要更換素材,就只能重新錄制。而且線性編輯中鏡頭素材是以錄像機磁帶和放像機磁帶為主要載體,所以無論是素材的儲存還是素材的截取都必須要依循磁帶的不斷循環的特性,無法自由截取,這會嚴重影響電視節目后期編輯的整體效率。再加上精品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不僅需要編輯機,還需要諸如字幕機、特效發生器等多種設備的相互配合,不僅考究后期編輯人員的整合能力,同時也對編輯人員的創新思維帶來了挑戰。
與傳統后期編輯不同的是,數字合成技術的非線性編輯完全不需要這些繁瑣復雜的挑選過程。計算機的高效處理能力可以將這些后期編輯素材進行分類儲存,后期編輯人員只需要在應用軟件上對這些素材進行編輯、整理,將素材源存放編碼以合理的順序進行編輯,計算機可以自動進行節目素材的剪拼。后期制作人員只需要再將編輯后的結果導入儲存載體就能夠完成后期編輯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后期制作的效率。
利用數字化合成技術,電視節目的后期編輯工作完全都可以依托計算機,既不需要其他的外部設備,同時也省略很多繁瑣的編輯過程。實現電視節目后期制作的高效、簡潔。而且因為數字化合成技術可以跟隨需要調用素材和拼接素材,為電視節目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階段,影視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各種特技特效的應用不僅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元化的感官體驗,同時也讓電視節目的內涵更加深邃,讓電視節目的效果更加絢爛。電視節目本身不同于攝影藝術,其內涵與價值并非定格在某一幀、某一個畫面上,而是借由眾多畫面的連續播放來形成思想體系,帶給觀眾感官沖擊的同時也讓觀眾沉醉在思考中。所以這也就促使了電視節目越來越依靠后期制作來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表現力。
傳統后期制作受限于技術、設備等因素,很多題材內在的思想內涵很難完滿的被表現出來。而數字合成技術的優勢就在于其沒有這些束縛,甚至于還可以對這些題材的思想內涵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數字合成技術之所以能夠取代傳統后期編輯的原因也正基于此。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數字合成技術的產生起源于計算機圖像學,在充分融合機械和光學特技的情況下,計算機可以通過自身強大的計算能力來實現素材的混合編制。而且從理論層面來看,計算機對于素材的合成層數并沒有限制,而這也就意味著數字合成技術所創造的影音影像原則上可以切換無數視角,如同眾多棱鏡相向而立,帶給觀眾無限的真實感和立體感。
數字合成技術依托自身的功效和特點可以實現很多高難度的編輯工作,無限制的發揮后期制作人員的才思和創意。通常來講,電視節目在進行設計時會需要帶給觀眾一些新鮮的視覺刺激,以此來獲得觀眾的青睞和認可。但是在實際的電視節目拍攝過程中,這些視覺刺激是很難體現的,所以這就需要后期制作利用數字合成技術在真實的節目拍攝基礎上加上特技效果,以此來突出電視節目的核心思想或趣味性。還有一些電視節目所需要的大型場景素材難以拍攝或者以觀全貌,也需要利用數字合成技術來進行模擬。
電視節目強調的是互動性,即鏡頭的運動非常重要。并不是說電視節目不可以靜止,但是如果靜止的鏡頭過多,只會讓節目缺少活力和靈性。傳統的后期制作效果為了能夠實現“動”的目標通常是將素材以固定鏡頭的形式呈現,不過這種固化的“動態”節目缺少明顯的感官沖擊,節目的質量很難保證。而數字合成技術的“動”則是通過跟蹤技術來實現的。
借助數字合成技術,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人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還能夠切實的保證節目的質量,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