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倩 西安思源學院電子信息分院
關于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的措施
邊倩 西安思源學院電子信息分院
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我國各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但與此同時數據極具增長下,其帶來的網絡安全隱患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近些年網絡犯罪的頻繁發生,嚴重威脅了人們的隱私與財產安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將針對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現實情況,著重圍繞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做好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提出幾點有效措施。
大數據時代 計算機網絡 安全防范
隨著近些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變廣,在我國各個領域當中大數據的應用次數越來越頻繁,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傳輸速度愈來愈快、信息之間的共享互通更加自由,且存儲量也得到了明顯增加。但與此同時,部分別有用心之人也想要利用信息資源獲取非法利益,由此產生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也逐漸增多。本文將通過研究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希望能夠為維護網絡安全提供必要幫助。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之下,我國已經正式進入大數據時代,龐大的數據流為各行各業以及各領域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因此人們對網絡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面臨的安全隱患越來越多,除了計算機網絡本身不完善、存在安全漏洞之外,同時網絡自身的高開放性,使得其更加容易受到病毒以及惡意程序的攻擊。去年在全球爆發的比特并病毒,其可以對用戶的電腦文件進行遠程加密,用戶必須向對方支付相應的贖金之后才可重新打開電腦文件,根據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74個國家受到嚴重攻擊。除此之外,用戶自身的操作失誤以及點擊帶有網絡病毒的垃圾信息等均可能會造成計算機網絡信息泄露,嚴重時甚至還有可能引發計算機網絡整體癱瘓的情況,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積極做好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防范十分有必要。
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量陡然增加,但信息質量卻層次不齊。其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開放性和自身漏洞,向用戶計算機中發送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郵件,在此類信息郵件當中則往往攜帶木馬病毒,如果用戶點擊打開,病毒將會迅速感染計算機網絡,竊取用戶重要的個人信息和相關資料,嚴重影響網絡的安全性。因此在對其進行防范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正版的殺毒軟件,利用其自帶的病毒查殺和攔截功能,有效防范計算機網絡病毒。考慮到此類病毒以及惡意程序的更新換代速度相當快,因此用戶也需要及時更新殺毒軟件,以保障其可以有效識別和查殺木馬病毒。
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之下,目前已經出現了一種利用人工智能原理形成的郵件識別技術。該技術可以在保留用戶數據完整性的前提之下區分郵件,供用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清理。安裝這一防護系統后,郵件一旦進入用戶郵箱,系統將采用關鍵詞檢索的方式,自動對郵件中的內容進行篩選,檢查其是否存在敏感信息或不安全內容,如果郵件內容中出現了相應的關鍵詞,則系統將會自動刪除郵件以有效維護計算機網絡的安全。
大數據時代下用戶的個人信息、財產信息等直接和賬戶相對應,一旦賬戶缺乏安全保護,用戶信息將極有可能出現泄露,造成用戶財產損失。因此在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時,還需要注重對賬號、賬戶安全的防范。對于用戶個人而言,其應當盡可能設置使用數字、字母等相互結合的、復雜度較高的密碼,如果在陌生環境下需要登錄個人賬號,則需要記得及時退出并清除個人記錄。為防止出現“盜號”等問題,最好可以定期更換賬號登錄名和密碼。對于賬號端如微博、微信、支付寶等則需要主動提示用戶設置難度等級較高的密碼,同時增加加密保護等設置,在信息數據傳輸過程中使用加密軟件等方式將明文文件轉化成密文,當用戶成功接收信息文件之后在使用解密密鑰對其進行純文本轉換,以此有效保障用戶的網絡信息安全。
在整個大數據環境下,僅憑用戶個人顯然無法隨時隨地、全方位地甄別各類病毒和惡意程序,因此有必要利用入侵檢測技術,主動加強網絡監控。目前已有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基礎之上研發了可以專門檢測入侵計算機病毒、惡意程序與代碼的軟件,一旦數據通過各類程序進入到計算機網絡當中,該軟件將會首先過濾和檢測信息,軟件當中的鑒定功能自動開啟,對進入計算機網絡中的信息進行安全等級分類。如果鑒定信息數據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則由軟件系統自動進行編程處理隨后直接反映至計算機界面中,方便用戶進行直接讀取。為了有效提升其防范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功能,建議同防火墻進行搭配使用,從而同時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入手防范計算機網絡病毒,維護其安全性、穩定性。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下,人們更應該加強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的重視。針對網絡開放、黑客攻擊等可能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性造成影響的因素,需要通過主動利用當前先進的計算機病毒識別以及防范技術,加裝安全系統并做好賬號的安全保護以及網絡的實時監控,以有效保障計算機網絡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安全穩定運行。
[1]林曉佳.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方略談[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3):26-27.
[2]周小健,魯梁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應用與運行[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11(05):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