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欣,劉麗娟,梁建明,康 凱,胡一龍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實驗教學創新探討
馬曉欣,劉麗娟,梁建明,康 凱,胡一龍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為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具有一定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文章結合互聯網教育普及應用及國家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出了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為高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驗教學提供了良好借鑒。
互聯網+;應用型;實驗教學
作為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本科院校,不僅要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有著越來越多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普及促進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基于“互聯網+”教育方面的發展,實驗教學作為重要的實踐環節,同樣也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究是當前發展的趨勢。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2015年3 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這一行動計劃。至此,“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行業將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即“互聯網+各種傳統行業”的模式是發展趨勢,這種模式不是簡單地將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相加,而是將傳統行業和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依托互聯網,將傳統行業信息化、資源化,通過網絡簡化生產、傳輸流程,提高資源耦合和共享,增添行業活力和競爭力的模式[1]。
教育作為眾多行業中的一員,自然也不可避免要和“互聯網+”進行融合發展,形成“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模式。對于教育而言,“互聯網+”意味著教育模式在科技化、網絡化和信息化下教學模式的全面變革。目前,世界上已經有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微課”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網絡教育模式。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引下,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改革將加快發展,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與發展趨勢。
3.1 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3.1.1 完善和改進實驗指導書
傳統的實驗指導書主要說明了實驗的名稱、實驗目的、實驗設備、實驗要求、實驗內容、設備的簡要操作說明及一些注意事項等。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就需要對舊的實驗指導書進行完善和改進,以舊的實驗指導書為基礎,保留大部分的舊的實驗指導書內容,增加網上操作平臺的操作流程等和互聯網相銜接的內容,對進行實驗的時間范圍和推薦的最佳實驗課時間作出明確的說明,可以對學生的時間安排提供參考。
3.1.2 增強各環節的銜接性
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突出了網絡在教學中的作用,實驗的內容更加細化和具體,要想保證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就必須保證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銜接,各具體實驗之間的銜接。前者主要是內容上的銜接,后者主要是時間上的銜接。利用網絡的諸多優勢來合理安排各環節的時間順序和優化各實驗的內容聯系與銜接,即增強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性。對于同一課程的設計性實驗就要安排在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之后。
3.1.3 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重視學生積極性/興趣的培養,對于一般的地方應用型高校,普遍存在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的現象,有“注重理論和課堂,輕實驗和輕課外”的傾向,教師和學生對實驗的重視不夠,教師指導不力,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強。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網絡很發達,有很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移動學習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融合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成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2]。通過互聯網上的微課和短視頻資源以及自制的短視頻等學習資料,利用互聯網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
3.1.4 改革實驗教學考評方法
傳統的考評方法主要是實驗報告評判的方法,存在嚴重的實驗報告內容抄襲情況,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的考評方法采用題庫隨機抽題的方法進行考核。這既滿足了達到實驗目的的要求,又避免了抄襲情況的發生。對于不適合采用題庫隨機抽題方式進行考核的實驗,可根據實驗自身特點確定適合自身的考評方法。
3.1.5 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時代教學特點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要求,教師信息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集多元化教學能力及信息品質為一體的宏觀概念,是教師經過多次反復教學實踐所形成的自動化行為模式,是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外在表征,是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與教學實踐能力兩者共同精進所達到的綜合水平[3]。具體需要培養的素養有:教學設計素養、教學方法與運用素養、教學實施素養、教學媒體選用素養、教學觀察素養與教學反思素養。
3.2 基于“互聯網+”的實驗教學平臺設計
3.2.1 合理配置實驗設備
實驗設備作為實驗課程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必須要能夠突出實驗的特點,為實驗目的服務。實驗設備一方面要滿足實驗要求,另一方面也不要造成浪費,可根據實驗人數和批次確定設備數量。
3.2.2 互聯網實驗管理平臺設計
一個好的實驗管理系統,可以在節省管理人員的情況下,高效、有序地對學生的實驗安排進行管理。(1)具有身份識別功能,系統的登錄只能是需要做實驗的班級內的學生,如果是這之外的學生登錄則不能進入。(2)可以讓學生選擇實驗時間段,系統內會給出幾個做實驗的時間段,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每個時間段內設置人數上限,時間段的數量按照需要做實驗的人數和每一個時間段內容納的人數確定。(3)題庫的隨機出題功能,對于使用實際加工設備實驗之前的實驗,需要學生從題庫中選題,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系統自動計算成績,達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進行后面的實驗,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重復讓題庫出題,不收次數的限制,直到成績達到要求為止。(4)系統內可以鏈接推薦的微課供學生自學。可以自制或者從網絡上找到一些關于本實驗的微課,或者關于實驗過程的微視頻,供學生學習和參考。(5)實驗報告的電子版填寫。學生做完實驗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打開網上統一格式的空白電子版實驗報告,填寫好實驗內容后,直接提交即可,教師可以通過直接打印提交的實驗報告,然后進行評閱打分,可以減少學生收集報告的工作和避免實驗報告丟失。
3.2.3 教師資源配置
為了保證實驗教學平臺的高效、穩定運行,需要設置負責實驗教學與指導的實驗教學人員,負責實驗平臺運行管理的管理人員,以及需要具有互聯網實驗管理系統維護能力和設備的日常維護的技術人員。人員的數量、專業、學歷根據實驗數量和學生數量的多少來確定。
3.2.4 完善各項制度
要使實驗教學平臺健康平穩地運行,需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實驗網上管理平臺的管理和維護需要制定制度來約束,沒有制度的約束,平臺就會出現無人管理和無人維護的情況,實驗教學平臺整體就會癱瘓。實驗室的管理需要制度約束,沒有制度約束,設備出現故障也沒人知道,出現故障也沒有人修理,人為毀壞也不需要擔責,甚至設備使用會出現扎堆現象。師生的考勤需要制度約束,沒有制度約束,教師可能隨意改動時間,學生可能不來做實驗。與實驗教學平臺相關的事項都應該建立相應的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就可以保證實驗教學平臺正常運轉[4]。
3.2.5 落實管理
實驗教學平臺建成后,有了相應的規章制度,需要落實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制定的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只要有一次不按照規章制度來辦事,相關人員就會存在僥幸心理,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不按規章制度辦事。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基于“互聯網+”教育的改革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提出了改革的一些措施和建議。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具體情況也各不相同,可參考本文針對各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希望能夠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發展提供可以借鑒的地方。
[1]雷懷,王童.“互聯網+”時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98-102.
[2]王秀萍,王琳玲,董春橋.“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272-273.
[3]王軼,石緯林,崔艷輝.“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信息素養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3):109-114.
[4]趙翔,趙明生.淺談計算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與管理[J].現代教育技術,2010(13):153-156.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 +” education
Ma Xiaoxin, Liu Lijuan, Liang Jianming, Kang Kai, Hu Yilong
(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Zhangjiakou 075000, China)
In the Internet age, as a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ultivate advanced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Internet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pplication and national “Internet+” action plan, and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education,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dvanced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et+; application type; experimental teaching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互聯網+”時代工程類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D161034。
馬曉欣(1983— ),男,河北張家口,實驗師;研究方向: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