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驅蚊大戰”從線下戰到線上,各種版本的“驅蚊妙招”也引起網友爭議。“出行前幾天服用復合維生素B片,到郊外就能避免蚊蟲叮咬,因為蚊子不喜歡維B的味道。”這則驅蚊偏方在網上流傳甚廣。此外,網上還盛傳一種網友自制的“驅蚊水”:“維生素B1和清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出的水可有效驅蚊,且驅蚊效果長達7個小時。”這一說法迅速引起眾多網友的追捧和效仿。那么,維生素B真能有效驅蚊嗎?其實,B族維生素并無驅蚊作用,無論口服還是溶解在水中噴灑。而且,在目前流傳的各種驅蚊方法中,最安全、有實效的還是“老三樣”——蚊帳、蚊香、花露水。
蚊子并不討厭維生素B1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表示,他曾在實驗中將維生素 B溶解在水中噴灑驅蚊,但效果并不理想。
另據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博士、科普達人薄三郎介紹,人們相信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能防蚊,是因為它具有微弱的臭味,嘗起來是苦的,于是就附會成蚊子不喜歡這個味道,進而又認為,服用維生素B藥片后,血液中也會產生這樣的味道,可以達到驅蚊效果。但實際上,蚊子對氣味的喜好與人類并不一致。不僅蚊子對維生素B1的氣味無甚反感,而且維生素B1在水中不穩定,易分解,將其溶解在水里噴灑驅蚊更不靠譜。
此外,網上推薦每日服用的維生素B1的劑量,遠超出人體正常需求上百倍,如果長期服用并不有利于健康。
早在2005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維生素B1對蚊子落在皮膚表面的次數不會有什么影響。也就是說,維生素B1沒有驅蚊效果。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提出:目前尚無充分數據表明維生素B1可以有效驅蚊。此外,維生素B1在水中并不穩定,遇熱、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噴灑的做法本身就不可靠。
網傳防蚊法,很多不靠譜
點柑橘皮能驅蚊?效果不高
一些實驗證實橘皮油對某些蚊蟲具一定驅避作用,那是化學提取出的精油;燃燒橘皮釋放出的精油量一般不足夠多,揮發快,對蚊蟲的防治效果不會很高。
房間里擺驅蚊草?作用有限
正常情況下,幾株驅蚊草所釋放的活性揮發性物質量少、濃度小,因此,作用微弱、范圍窄,不可能達到驅蚊的效果。目前,市面出售的驅蚊草主要是一種學名叫做香葉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員檢測了驅蚊草等驅蚊植物的效果,結果發現,實驗區域內的蚊蟲對其無動于衷。
事實上,這類植物中的香葉醇、香茅醇、檸檬醛等物質有一定的趨避昆蟲作用,但僅靠葉片散發出來的氣味驅蚊遠遠不夠。這些物質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
一滴香油能驅蚊?香油本身不能驅蚊
最近,朋友圈不斷有人分享“防蚊妙招”:“一滴香油(芝麻油,簡稱“麻油”)滴在手上,兩只手抹一下,拍打在寶寶手和腳上。最后手上沒油了,但還有香油的味道,再輕拍一下寶寶的臉。爬山下來,蚊子都躲得遠遠的”。
事實上,并沒有科學依據證實香油能驅蚊。油性的東西都會產生油膜,相當于皮膚上產生了一層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時間一長,油膩感消失了,保護膜就會消失。所以,香油本身不能驅蚊,而油膜驅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況,油性液體涂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償失。
吃堿性蔬菜蚊不叮?錯
有傳言說,改吃堿性蔬菜,讓體質和血液變微堿性,蚊子不愛叮。
事實上,所謂的堿性蔬菜和堿性食物并不能改變身體和血液的酸堿度。其實,只要血液的酸堿度出現微小變化,就會導致新陳代謝失調與紊亂,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這條傳言從根源上就是錯的。
物理隔絕最有效
其實生活中,最簡單有效的驅蚊方法還是物理隔絕法:
首先,紗窗、蚊帳要裝好。
其次,出門穿淺色衣服。研究表明,蚊子最喜歡停在深色衣服上。這是因為,蚊子一般棲息在黑暗的環境中,深色衣服正好符合其視覺習慣。此外,深色衣服吸熱,夏天會讓人的體溫升高,也容易招蚊子。過敏體質的人和兒童最好穿襪子、長袖衣褲,并遠離草叢、花壇、水池等蚊蟲聚集地。
再次,運動或出汗后及時洗澡,少用香水、潤膚露等化妝品,因為蚊子喜歡體溫較高、容易出汗的人。
最后,家中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易積水處,及時清理,有蓋子的蓋上,能換水的要勤換水。
如果被蚊蟲叮咬后,可以外涂具有抗過敏藥效的藥物,常用的花露水也有一定效果。被叮咬后不要抓、撓傷口以免皮膚破損,當皮膚出現破損、有水皰等情況時可使用皮炎平、艾洛松等藥品進行短期治療,必要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