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涉及對《糖果仙子舞曲》這部作品進行分析,通過介紹小學音樂管弦樂作品《糖果仙子舞曲》的創作背景來展開對作品情況的分析和思考,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案,希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繼續結合作品本身的內容展開分析,針對作品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從而提高管弦音樂課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1-0051-03
[收稿日期]2017-08-27
[作者簡介]謝 璐(1988— ),女,江西玉山人,杭州市余杭區舟枕小學二級教師。(杭州 311121) 一、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的創作背景
《糖果仙子舞曲》是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二年級上冊第六課《跳起舞》中的曲子,可以將其理解成管弦樂合奏。此曲比較短小,是柴可夫斯基受到彼得皇家歌劇院的邀請,為該院創作的一部芭蕾舞劇音樂。《糖果仙子舞曲》芭蕾舞劇是根據德國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編寫而成。作品由八段音樂組成,《糖果仙子舞曲》是其中的第三段。克拉克在胡桃夾子的帶領下,來到了糖果王國,糖果仙子盛情地接待了克拉克,并為他表演了各種美妙的舞蹈。《糖果仙子舞曲》就是為此而產生的音樂。在樂曲中,柴可夫斯基首次使用了鋼片琴,那奇妙的音響增添了樂曲虛幻的色彩和仙境般的氣氛。
二、《糖果仙子舞曲》的音樂作品分析
《糖果仙子舞曲》樂曲可以看作是單三部曲式。在第一部分中,在弦樂的伴奏下,鋼片琴奏出清脆悅耳的主題旋律,鋼片琴純凈的音響可以把同學們帶到神奇的糖果王國,用輕快的旋律表達出糖果仙子輕盈飄逸的舞姿。在第二部分,主要是鋼琴和中提琴交替出現,然后是鋼片琴的華彩部分,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仙境之感。而第三部分則是再現部分,由鋼片琴高八度演奏,弦樂和單簧管助奏,可以讓這個幽雅安靜的幻境表現得更加美妙。
《糖果仙子舞曲》是G大調,2/4拍,開始由弦樂撥奏4小節引子,而后鋼片琴在提琴輕輕撥弦的伴奏下,奏出虛幻的第一主題。此時,低音單簧管會用快速的下行音引出低沉的持續音與之相呼應,并且形成對比。在中提琴演奏一串同音反復的三連音過渡以后,會由單簧管、大管、圓號呈現第二主題,它會比較抒情,而后鋼片琴演奏一段華彩,這時,A段再現。
三、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讓小學生聆聽、表演童話色彩的《糖果仙子舞曲》音樂歌曲作品,來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二)知識與技能目標
從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來看,希望通過對這一作品的學習,讓小學生能夠準確聽出《糖果仙子舞曲》的主題音樂,感受體驗樂曲輕快活潑的情緒,通過聆聽音樂童話,感受三個樂段的不同特點,能夠主動參與到舞曲創編動作、律動伴奏等音樂實踐活動中,進一步了解芭蕾舞劇的藝術表現形式。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而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小學生可以通過聆聽、主動參與的方式,加入到創編動作等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中,體會并感受舞劇音樂的內涵。
(四)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作品的鑒賞教學以后,要求小學生可以聽到這首樂曲時,就回想起并知道它的曲名是《糖果仙子舞曲》,這是教學的重點。而教學的難點是,通過讓小學生仔細聆聽樂曲,感受鋼片琴的音色,讓學生認識并學習鋼片琴這一打擊樂器,可以創編動作表現三個樂段音樂,邊聽邊表演,學會聆聽。
四、《糖果仙子舞曲》作品的教學過程思考
(一)課堂導入:猜音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聽音色、猜樂器’的游戲,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然后回答問題。”此時需要播放一段現場版敲擊打擊樂器視頻。
思考:視頻中主奏樂器的音色是什么樣的?
答:低沉的、渾厚的、優美的、清脆的。
提問:演奏家是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演奏的樂器名稱叫什么,屬于哪一類?
答:弦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
由此引出《糖果仙子舞曲》的演奏樂器名字叫作鋼片琴,鋼片琴的音色比較清脆,演奏家主要是通過敲擊的方式而讓樂器發出聲音的,得知這個樂器屬于打擊樂器,并展示鋼片琴圖片。鋼片琴是用鋼片制成的,聲音聽起來特別清脆,鋼片琴是由不同音高的音條構成的,音域一般為2個半八度。在每一音條下方都有共鳴管,可以放大音量,并使音色清晰純凈。鍵盤下面有踏板可以控制音響的強弱,這種樂器的音色非常特別,聽起來可以使人聯想到夢幻般的境界,小學生會回答說這種聲音有些像八音盒中的聲音。
(二)課堂教學:感受樂曲
1聽故事感受第一樂段
在第一樂段樂曲感受中,教師可以給小學生講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姑娘,她有個特別喜歡的布娃娃,不過有一天她的哥哥把布娃娃弄壞了,小姑娘非常傷心。于是到了夜晚,小姑娘做了個夢。”此時播放第一樂段音樂,問學生聽到了什么聲音,答是鋼片琴的聲音,而且是在歌曲開始前的八拍前奏,然后播放第一主題的音樂,讓學生用雙手拍打出節奏,還可以拍腿、排肩、跺腳、敲擊。逐漸要求學生可以在放第一主題的音樂的時候邊聽音樂邊輕打節奏。在第一樂段中,需要聆聽音樂的力度、節奏和音色,進一步感受音樂中的人物形象,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聆聽,并讓學生說說看樂曲的力度、節奏都有什么特點,此時教師不可以講故事的情節,要讓學生自己感受糖果仙子舞曲音樂中的夢幻色彩,舞曲第一樂段為G大調,2/4拍,由弦樂撥奏4小節引子,鋼片琴在提琴的撥弦下,奏出第一主題。
2聽故事感受第二樂段
結合之前音樂老師講述的故事,問學生,小姑娘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繼續講故事,“一群小老鼠圍住了她,小姑娘很害怕,布娃娃看到了,用一條腿蹦著去幫助小姑娘,布娃娃勇敢地和老鼠們搏斗,撿起一塊大石頭砸向鼠王,嚇得老鼠們四處逃散”。此時播放第二樂段音樂,學生能夠感受到怎樣的情緒,是緊張的還是激烈的,是否感受到了老鼠和布娃娃搏斗的畫面?假如用一種姿勢動作來表現布娃娃和老鼠王搏斗的場面,可以用什么姿勢呢?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出來。在第二樂段中,主要讓學生聆聽鋼片琴演奏的旋律,并學會用動作來模仿鋼片琴的演奏姿勢。隨后,在第二樂段,會用低音單簧管引出快速下行音,由提琴演奏反復的三連音來完成過渡,由單簧管、圓號、大管來呈現出抒情的第二主題。
3聽故事感受第三樂段
教師繼續講故事,“小姑娘得救了。布娃娃告訴小姑娘,只要跳起舞,就能轉到童話王國,小姑娘試著跳起來,真的來到了童話王國,那里有很多糖果在跳舞。小姑娘也開心地跳起來”。此時播放第三部分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再次聆聽的欲望,并且讓學生能夠用動作來表現出糖果仙子優美的舞蹈動作,當聽到強音時,通過揮舞拳頭來表達音樂。在第三樂段中,由鋼琴演奏華彩,此時的鋼琴片比原來高了八度音,音色更明亮。
(三)整體欣賞:為樂曲取名
讓學生說出剛才所感受到的那種新奇夢幻般的音樂,并引入樂曲的名字,它就是著名的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糖果仙子舞曲》。假如老師想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動作來表現這三段音樂應當怎樣表達呢?試著讓學生為三段音樂設計動作。根據樂曲的內容可以在第一部分用睡覺的姿勢,第二部分用搏斗的姿勢,第三部分用指尖跳舞的姿勢來表達。
(四)介紹芭蕾舞劇
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的收尾階段,問學生學習本堂課以后的感受,“同學們,你們知道糖果仙子來到了童話王國跳的是什么舞嗎?咱們一起去舞會看一看怎么樣?”然后引申到對芭蕾舞劇的介紹,蕾舞劇最早產生于法國宮廷,人們稱他為“足尖上的藝術”。芭蕾舞劇的舞臺表演是由啞劇和舞蹈兩大部分構成的。舞蹈演員是通過優美的舞姿、和諧的韻律、高超的技巧說出角色的心里話,唱出人物的情緒來的。
結 語
通過小學音樂管弦樂《糖果仙子舞曲》作品的鑒賞和教學以后,可以進一步明確鋼片琴樂器的使用,因為鋼片琴的音量會比較小,所以整首曲子除了圓號之外,沒有再用其他銅管樂器,也沒有打擊樂器,在木管樂器組里,加上了不常用的英國管和低音單簧管,這幾種樂器的組合使得《糖果仙子舞曲》樂曲作品更加富有童話色彩。通過對《糖果仙子舞曲》的學習,可以讓小學生認識一件新的樂器鋼片琴,仔細聆聽鋼片琴那富有特色的音樂,就仿佛置身于童話夢境一般。
[參 考 文 獻]
[1] 莊小靜.指導學生學會“音樂想象”,提高音樂教學效益[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S2).
[2] 王鶴立,左建新.談如何培養鋼琴演奏的音樂想象力[J].教學研究,2004(04).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