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推動性,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改變了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實踐中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一下幾點認識,希望為其他的同行提供一些借鑒:
一、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意義
合作學習的展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其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針對自己的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改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觀點,得到小伙伴的認同,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質比較高的一門課程,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很多時候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在最大限度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開展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數學學習效率。
二、合理地進行合作小組的劃分
教師必須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對于學習成績、性別、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小學生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標準來進行分組,保證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盡量均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良好效果,保證學習成績不同的小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讓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小學生也可以通過組員的幫助而獲得提高,與此同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小學生也能夠在互相合作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
另外,為了保證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應該對于小組的每一個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保證所有的小學生都能夠負責一定的學習任務,例如,有的小學生負責激勵、有的負責監督、有的負責總結匯報等等,并且,不同的分工也應該經常進行輪換,以便提升每一個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操作活動體現的主要是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這樣的學習不僅使集體智慧得到了體現,而且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從小就得到了培養,這就使學生與人合作的習慣得以養成。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一課時,老師的教學課程是這樣來安排的:在授課之前要求每個同學,不管是直角三角形還是銳角三角形還是鈍角三角形都準備兩個大小一樣的三角形。課上,讓學生對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進行操作:“看看你手里兩個一樣的三角形能組成一個什么圖形?你組成的這個新的圖形與組成之前的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存在?”再讓學生將自己操作時的發現拿到小組中來交流,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初步概括出來,以此為基礎,再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你們能把手中的其中一個三角形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嗎?你們拼成的新圖形跟拼之前的三角形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通過再次小組合作學習,他們把三角形拼成了已經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計算面積的公式來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及驗證。
四、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有機結合,靈活調控
教學過程目前,許多教師為了趕時髦,活躍課堂,取悅學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師對一些簡單易懂、不容質疑、無需討論的內容也開展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泛濫成災,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而且影響了課堂紀律;也有的教師把一些脫離實際、玄而又玄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從而讓學生失去自信,喪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節制,要把合作學習放在有討論空間的問題上,放在學生易混淆處;難度要適宜,符合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規律,這樣的小組討論才能讓學生有收獲、有發展。
五、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來,在傳統課堂上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就可以由學生小組來完成,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而不再作為與學生并存的主體而使二者對立起來。教師也會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負荷得到減輕,可以有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改革,確保“導”的質量。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數學的合作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措施,它不僅可以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吳智敏.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5):11.
[2]謝復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J]. 考試周刊.2010.(21).
[3]張樸.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技巧[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3-5.
[4]孫明釗.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合作模式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20-21.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冀南新區臺城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