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農民增收,肅州區委、區政府鼓勵養殖戶大力發展養禽業。目前,全區家禽存欄達到340萬羽,家禽養殖戶達到3.64萬戶,千只以上規模雞場達到269戶,家禽生產取得顯著成就。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禽病的發生更加復雜。本文旨在討論肅州區家禽業生產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肅州區;家禽疫病防控;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815.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7-0023-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禽類及其產品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餐桌上的日常食品。因此,做好家禽疫病防控,保障肉品安全是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非常重要。但是,近年來,國內外疫病的頻繁發生和流行,家禽的疫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尤其是近年來高致病性流感和H7N9流感在全世界肆虐,給全世界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禽病的防控問題已被社會和廣大消費者密切關注,作為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有必要認真研究和思考,本文就當前肅州區家禽疫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達到不斷提高和改進家禽防疫工作的目的。
1 家禽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
1.1 新發疫病種類增多,防疫工作量加大
隨著肅州區養禽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禽產品貿易流通越發快捷,致使新的禽病種類不斷出現,甚至一些禽病與人類疾病也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據不完全統計,肅州區家禽因病設防的疾病有16種,涉及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代謝病等,給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1.2 部分病原出現變異,交叉感染病例增多
病原的毒力常發生變化,出現亞型株且變異速度明顯變快,致使某些病在流行病學、癥狀和病理變化等方面出現非典型化變化,發生非典型化感染或發病,出現新的特征,導致臨診癥狀變得更加復雜,準確診斷難度加大。
1.3 集中免疫不規范
肅州區每年開展春季、秋季兩次家禽集中免疫,基本可以將一些禽類重大疫病和常規疫病全覆蓋預防。但因基層防疫人員責任心不強,將疫苗按量“發放”給養殖戶,由養殖戶自行免疫。由此就出現了疫苗存儲條件不當失去免疫效能、免疫技術操作不規范、免疫密度不高等漏洞,從而造成禽病“常免常有”的惡性循環。
1.4 獸用生物制品監管有漏洞
肅州區城郊絕大部分獸藥經銷都按GSP認證管理要求經營,合法合規經銷合格獸藥和獸用生物制品。但有部分獸藥經營店不按GSP認證管理要求經營,私下銷售獸用生物制品,存在超范圍經營的行為,使獸用生物制品質量難以保證,一旦發生問題很難追溯。
2 防治對策
2.1 健全防疫體系,防止疫病傳入
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健全疫病的控制體系,加大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屠宰檢疫力度,從源頭上和流通環節上撲滅疫病發生。當地養殖生產企業和個人應嚴格執行畜禽調引制度,先申請,后調引,慎重引進種蛋、種禽,嚴格進行消毒。嚴格遵照和認真執行《動物防疫法》、《畜牧法》中有關各項具體規定,加大執法力度,打擊假劣獸藥和疫苗的銷售,減少損失。
2.2 加大推廣新技術,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采取技術培訓班、開展經驗交流等形式,使禽病診斷和防治技術的新成果得到推廣,使養殖戶疫病防治知識逐漸得到普及和提高。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適度使用抗生素藥物,嚴格控制產品的藥品殘留及添加劑的殘留,降低發病率,增加經濟效益。
2.3 加強消毒滅源,防止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是引起疫病流行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禽舍外部環境清理,禽舍外部不亂堆亂放,無塵土飛揚,確保干凈整潔,并定期對外環境消毒滅源。嚴格遵守防疫制度,嚴禁外部人員、動物和運輸工具進出養殖場。對發病和病死家禽,要嚴格做好無害化處理,防止疫病擴散。對家禽糞污進行高溫發酵處理。
2.4 做好免疫監測
定期開展疫病監測,做好疫病普查,通過摸清抗原抗體水平的動態及高低,科學地制定免疫程序,及時淘汰陽性家禽,把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5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