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針對雞瘟與禽流感的區別及治療進行分析,結合當下雞瘟與禽流感的現狀,從雞瘟與禽流感的病原體、發病癥狀、治療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動養殖業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雞瘟;禽流感;區別及治療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雞肉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快速提高,進一步推動了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雞瘟與禽流感是通過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病毒所引起的具有較高死亡率的疾病,對養殖行業有較嚴重的影響。但雞瘟與禽流感在治療過程中卻有明顯的不同,誤診以及延誤治療時間將會導致本病大范圍的暴發,對養殖行業帶來嚴重的影響。
1 雞瘟與禽流感的病原體
雞瘟通常是指亞洲雞瘟,主要是由副黏病毒科中的腮腺炎病毒所導致的具有較高傳染性的一種疾病,其病原體又屬于新城疫病毒的一種。雞在生長過程中經常受到腮腺炎病毒的感染而進一步導致雞瘟的暴發。剛剛出殼的幼雛是感染的主要對象。就該病暴發的臨床癥狀來講,雞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非典型性。
禽流感又被稱為歐洲雞瘟,其與雞瘟的主要區別在于禽流感是由單股負鏈RNA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并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其病原體又屬于禽流感病毒的一種。雞感染該病的臨床表現為感染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各種家禽能相互感染,例如雞、鴨、鵝等常見的家禽對禽流感的抵抗力相對較弱。
2 雞瘟與禽流感的發病現象
雞瘟屬于急性傳染病,發病臨床癥狀以急性表現為主。雞感染禽流感后,體溫逐漸升高,精神萎靡,對各種事物失去興趣,呼吸困難并伴有聲音,雞冠明顯變色,主要是發紫,雞喙處出現液體,糞便呈綠色、黃白色和綠黃色等。雞感染非急性雞瘟時,癥狀為爬行、失去自身運動感,翅膀出現神經麻痹癥狀。
雞感染急性禽流感后,飼養人員通過肉眼可以發現雞的精神快速下降,對各種事物失去興趣,雞冠部位越來越粗糙,呼吸逐漸變得困難,雞糞出現明顯的異樣(主要為綠色以及深綠色)。蛋雞與肉種雞的產蛋率快速下降,產蛋量快速減少。雞感染非急性禽流感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呼吸狀況逐漸下降、產蛋率降低,同時還伴隨著各種較為溫和的癥狀。
3 雞瘟與禽流感的病理變化
雞感染雞瘟時,胃部黏膜、乳頭等部位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出血點與血絲。出現非典型雞瘟癥狀后,出血現象更為嚴重,黏液出現不清澈現象。雞十二指腸的上升區域、卵黃囊與胚體間的聯系部分以及回腸末端突入盲腸而形成的上下兩個半月形處都會出現出血與充血現象。同時直腸與其他部位則會有明顯的斑狀以及刷狀的出血現象。小腸黏膜出現壞死,進一步導致潰瘍與穿孔現象的發生。扁桃體與盲腸等出現較為明顯的紅腫現象。
雞感染禽流感后,各種器官出現明顯的出血性病變,與雞瘟的病理變化有明顯的不同。感染禽流感的雞的胃黏膜與乳頭出現紅腫變大,以化膿性出血為主。十二指腸、盲腸以及扁桃體等器官不會出現潰瘍與穿孔現象。患病母雞的卵巢出現明顯的萎縮,卵泡的數量明顯下降。胸腔與腹腔的氣囊中會出現大量的液體與纖維素性液體,這也是雞感染禽流感的主要病變特征之一。其他器官的病理變化對鑒別雞瘟與禽流感沒有明顯的作用。
4 雞瘟與禽流感的預防
相關養殖人員在雞瘟與禽流感預防上應該利用科學的方法預防雞瘟與禽流感病原體出現在飼養的雞群中,對病原體傳播的各種途徑進行徹底的監控,對感染疾病的雞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與此同時,相關飼養人員應該提高養殖場的衛生消毒工作,相關的消毒制度嚴格落實。在對雞瘟與禽流感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對雞進行相關的疫苗接種。在通常情況下,5~10日齡的肉雞應該接種新城疫IV系疫苗,10~16日齡肉雞采取新城疫克隆30飲水,并接種油乳劑滅活疫苗。對于禽流感的防治,飼養人員通常使用雞禽流感多價滅活苗,以進一步提高飼養雞群的免疫力。在疾病暴發期間,其死亡率在10%時,可以使用新城疫IV系疫苗等對雞群進行接種工作,并通過相關的藥物對死亡率進行控制。
5 雞瘟與禽流感的治療方式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當前對雞瘟與禽流感疾病的救治沒有較為有效的方法,在急性雞瘟與禽流感病毒暴發過程中,相關飼養人員應該根據政府相關制度進行捕殺與深埋處理。非急性雞瘟可以使用新城疫IV系疫苗、滅活苗共同進行接種,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以減少病毒的擴散,在飲水中添加多維電解質等物質以提高雞自身的抵抗能力。對于緩和性禽流感通常利用藥物進行治療,如利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使用量為100 mg/kg~ 190 mg/kg,藥物使用時間應該在一星期左右。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雞肉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相關飼養人員在雞的飼養過程中,應該利用科學的方法截斷雞瘟與禽流感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利用藥物與疫苗對相關病毒進行控制,進一步促進養殖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