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異食癖是養雞生產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可造成產蛋量和胴體級別下降,甚至引起死亡,危害性非常嚴重,對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對雞異食癖的臨床癥狀、發生誘因及防治措施進行了綜述,旨在為養雞生產提供借鑒。
關鍵詞:雞異食癖;臨床癥狀;發生誘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7-0032-02
雞異食癖是養雞生產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也稱為惡食癖、啄癖,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分為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啄趾癖、啄肉癖、啄頭癖、啄冠癖、啄髯癖和異食癖等,在生產中尤其以前4種類型最為常見。引起雞異食癖的誘因有很多,包括營養缺乏、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各種品種和日齡的雞、各季節均可能發病,一旦發生,會給養雞生產帶來嚴重的危害,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養雞生產中,積極做好本病的防治措施可減少經濟損失,對養殖者十分重要。
1 雞異食癖的臨床癥狀
雞異食癖可分為多種類型,主要以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啄趾癖最常見。不同類型的異食癖其臨床癥狀也不同。
1.1 啄羽癖
啄羽癖的臨床特點是自食或相互啄食身上的羽毛或脫落的羽毛,常發生在雛雞生長新羽毛的時期,或產蛋雞換羽期和產蛋高峰期。一旦發生啄羽,會很快在雞群中擴散,啄羽嚴重時,會造成皮肉出血,進而發展為啄肉癖,嚴重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和蛋雞的產蛋量。
1.2 啄肛癖
啄肛癖的臨床特點是,雛雞在發生腹瀉時,或蛋雞在產蛋、交配以及人工授精時出現泄殖腔外翻,被其他雞啄食肛門,以致肛門受傷出血,嚴重時連直腸也被啄食掉,導致雞死亡。
1.3 啄蛋癖
啄蛋癖的臨床特點是母雞在產蛋后會啄食自己產下的蛋,有時雞群會一起啄食,而且常伴有產薄殼蛋或軟殼蛋的現象。啄蛋癖常發生于產蛋旺季,尤其是高產的蛋雞群。
1.4 啄趾癖
啄趾癖的臨床特點是,由于雛雞腳部感染寄生蟲,導致自食腳部的皮膚鱗片和痂皮而發生出血,進一步引起其他雛雞啄食,嚴重時可導致跛行和腳趾斷裂。
1.5 其他異食癖
其他異食癖還有啄肉癖、啄頭癖、啄冠癖、啄髯癖等,主要由于啄食該部位羽毛或該部位發生出血而導致其他雞啄食。此外,一些雞還會發生啄食異物的現象,如啄食墻上石灰、地面泥土、糞便等。
2 雞異食癖的誘因
引起異食癖發生的誘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日糧營養、飼養管理、疾病和機械性外傷等方面的因素。
2.1 日糧營養缺乏
雞群快速生長和產蛋需要日糧提供充足的符合其生理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因此,隨著雞的生長發育應更換合適的日糧,營養應均衡且易消化吸收。如果日糧營養不能滿足雞的需求,易導致異食癖的發生。
首先,日糧缺乏蛋白質和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賴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體內不能合成,需在日糧中提供。例如:缺乏蛋氨酸和色氨酸會導致雞發生啄肛癖;日糧缺乏含硫氨基酸容易發生啄羽癖。
其次,日糧缺乏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維生素E及泛酸缺乏也是導致發生異食癖的原因。
此外,日糧缺乏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日糧中銅、鐵、錳、鋅等礦物質含量不足,氯化鈉含量低于0.5%,均可引起雞異食癖。日糧中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衡,易導致蛋雞發生啄蛋癖。
2.2 飼養管理不當
飼養管理不當是導致異食癖的另一個誘因。如雞舍環境衛生差、飼養密度大、光照太強、潮濕、通風不良、料水不足、斷喙不當等會誘發機體代謝功能紊亂,發生異食癖。此外,不同的日齡和品種混群飼養也易發生啄癖。蛋雞在產蛋高峰期,由于產蛋箱不足,或不及時揀蛋,易導致母雞啄食薄殼蛋或破損蛋后誘發和蔓延啄蛋癖。
2.3 疾病
雞群發生螨蟲、羽虱、疥癬蟲等寄生蟲病感染時,雞啄食身上的痂皮和皮膚鱗片,造成出血,引起其他雞啄食。一些疾病引起的皮膚感染也會引起雞發生異食癖。雞場發生雞白痢、腸炎、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等疾病時,雞群出現腹瀉癥狀,這會導致異食癖的發生。此外,在產蛋高峰期,蛋雞發生輸卵管炎、泄殖腔炎等時,由于輸卵管狹窄導致脫肛,引發啄肛癖。
3 雞異食癖的防治措施
3.1 預防措施
合理配制日糧,日糧中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要搭配合理,還要遵循科學的投喂方式。若群內發現少數雞發生本病時應整群預防,可投喂復方電解多維、氨基酸、鈣等營養補充劑。
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保持雞舍干燥衛生、通風良好,定時、定量給雞群供水供料。飼養密度要適當,公、母雞要分群飼養,而且不同的品種和日齡的雞也要分群飼養。照明要適當,夏天要避免強光直射到雞舍。在產蛋高峰期,根據需要添加產蛋箱,及時揀蛋。
此外,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可有效降低雞啄食癖的發生。
3.2 治療措施
雞群中一旦發生本病,應及早將傷病雞隔離治療,以防止異食癖在雞群中蔓延。然后尋找引起本病發生的誘因,及時解決,并整群投喂復方電解多維、氨基酸、鈣等營養補充劑進行預防。對于傷病雞要及時用碘酊處理傷口,痊愈后方可放回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