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試驗旨在研究雪峰烏骨雞與漢江綠殼蛋雞的雜交效果。試驗選取200日齡雪峰烏骨雞黃麻羽(公)與漢江綠殼蛋雞(母)進行雜交,收集7 d種蛋,孵化并測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雜交F1烏性率;同時,選取雜交F1代公母各50羽,分別于0~6周齡進行每周定時空腹稱重,利用Logistic曲線方程,對雜交F1代各周齡的體重變化進行擬合與分析。結(jié)果表明:1) 雪峰烏骨雞黃麻羽(公)×漢江綠殼蛋雞(母)雜交種蛋受精率為88.84%,受精蛋孵化率為86.94%,雜交F1代烏性率為82.91%;2) 雜交F1代公、母雞前6周齡的體重增長趨勢符合Logistic生長曲線模型,擬合度R2分別為0.962 1、0.961 8,公雞生長曲線拐點為3.08周齡,母雞為3.09周齡,第4周后公雞體重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高于母雞。
關(guān)鍵詞:雪峰烏骨雞;生長曲線;雜交效果
中圖分類號:S83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7-0040-04
雪峰烏骨雞原產(chǎn)地為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周圍地區(qū),是湖南唯一、國內(nèi)珍貴的肉蛋兼用型烏骨雞品種,也是寶貴的稀有珍禽,由于其生產(chǎn)的蛋殼為綠色,在禽蛋消費市場備受青睞,現(xiàn)已引入漢江綠殼蛋雞優(yōu)良品種,用以培育商業(yè)化的配套系優(yōu)良品種,加速雪峰烏骨雞的開發(fā)利用。將雪峰烏骨雞公雞與漢江綠殼蛋母雞進行雜交得到雜交F1代。研究其雜交效果及F1代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為篩選新的優(yōu)質(zhì)雞商用配套系品種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選取200日齡漢江綠殼蛋雞母雞200羽、雪峰烏骨雞黃麻羽公雞20羽,按公母比10︰1進行人工授精,收集7 d種蛋,孵化后隨機選留F1代公母各50羽,飼養(yǎng)至6周齡。0~4周齡、5~6周齡分別飼喂育雛料、育成料,種雞飼喂蛋雞料,飼料成分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1.2 飼養(yǎng)管理
(1) 飼養(yǎng)方式:種雞采用三層式全階梯籠養(yǎng),種母雞3羽/籠,種公雞單籠飼養(yǎng),雜交F1代采用厚墊料平養(yǎng)的方式飼養(yǎng),飼養(yǎng)密度20羽/m2~ 30羽/m2。(2) 喂料和飲水:種雞采用一日一餐飼喂法,雜交F1代采取定時不限量飼喂法,1周齡每天飼養(yǎng)6次,隨著雞齡增加飼喂餐數(shù)逐漸遞減,3周齡減少到每天飼喂4次。飲水在整個試驗期敞開供應(yīng),水質(zhì)要清潔,育雛期要保證水溫。(3) 免疫:試驗期內(nèi)按照相關(guān)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1.3 人工授精
種雞公母比按1︰10進行人工授精,每隔 4 d授精一次,下午5點采集混合精液,將原精液與生理鹽水按1︰1進行等溫稀釋,并用輸精槍在 10 min內(nèi)完成授精,每只母雞輸精量在0.04 mL左右。
1.4 種蛋收集
第二次授精24 h后開始收集種蛋,每天收蛋兩次(10︰00和16︰00),消毒后按大頭朝上于儲蛋室(溫度15 ℃~18 ℃、濕度75%~80%)儲存,共收集7 d,記錄種蛋數(shù)量。
1.5 種蛋孵化
采用恒溫孵化,溫度恒定在37.8 ℃,相對濕度55%~56%,入孵第10天第一次照檢,挑選出無精蛋、死精蛋、死胚蛋,入孵第19天轉(zhuǎn)出孵化機出苗。計算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
1.6 雜交F1代烏性率統(tǒng)計
觀察雛雞腳、喙、舌、皮膚顏色,統(tǒng)計全烏雛雞數(shù)量。
1.7 體重測定
對0~6周齡的雜交F1代個體每周定期進行空腹稱重并記錄。
1.8 生長曲線模型
本試驗選用Logistic生長模型分別擬合雜交F1代公、母雞的體重生長過程,Logistic方程為:y=A/(1+Be-kx)。式中y為x周齡時的體重,A為極限體重參數(shù),即成年體重的估計;k為生長速率參數(shù),B為常數(shù)尺度。曲線擬合度檢驗計算相關(guān)指數(shù)R2,以判定曲線擬合程度的高低,R2越接近1,曲線擬合得越好。R2計算公式為:R2=1-∑(y-?)2/∑(y-?)2,式中y為觀測體重,?為擬合曲線估計體重,?為平均體重。
1.9 統(tǒng)計分析
應(yīng)用Excel和SAS 9.2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體重測定結(jié)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生長發(fā)育曲線方程擬合采用曲線參數(shù)估計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
種蛋入孵第10天照檢,篩選出無精蛋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由表2可知,雪峰烏骨雞黃麻羽(公)
與漢江綠殼蛋雞(母)雜交種蛋受精率為88.84%,受精蛋孵化率為86.94%。
2.2 雜交F1代烏性率
由表3可知,雜交F1代健雛中烏喙、烏皮、烏舌頭、烏腳的數(shù)量為723羽,烏性率為82.91%。
2.3 不同性別雜交F1代的生長速度比較
由圖1可知,雜交F1代0~2周,體重增長平緩,公母雞體重增長趨勢較為接近;2~6周生長速度相對迅速,且公雞體重增長速度較母雞快,前期差距略小,后期差距逐漸拉大,相應(yīng)生長曲線分離趨勢逐漸增大。
由表4可知,0~2周齡公母體重差異不顯著,3~4周體重差異顯著(P<0.05),5~6周體重差異達到極顯著(P<0.01)。由此可見,雜交F1代公雞生長速度快于母雞。
2.4 生長曲線擬合情況
1~6周齡體重Logistic曲線方程的參數(shù)估計值和擬合度見表5。擬合曲線的方程公雞為:y=525.3/(1+12.95e-0.962 1x),R2=0.962 1;母雞為:y=550.0/(1+12.84e-0.961 8x),R2=0.961 8。
雜交F1代公母雞體重觀測值與擬合曲線估計值的比較分別見圖2、3。觀測值和擬合曲線估計值接近,可明顯看出兩者擬合情況良好,說明雜交F1代的體重增長規(guī)律符合Logistic曲線模型。由雜交F1代的Logistic擬合曲線方程及圖2、3可知,雜交F1代公雞生長曲線的拐點為3.08周齡(拐點周齡=lnB/k),母雞生長曲線的拐點為3.09周齡。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研究通過測定雪峰烏骨雞(公)與漢江綠殼蛋雞(母)雜交種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雜交F1代烏性率;運用Logistic模型對雜交F1代進行了生長曲線擬合和分析,以研究雪峰烏骨雞(公)與漢江綠殼蛋雞(母)的雜交效果,為開發(fā)新的商品配套系提供依據(jù)。
3.1 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
受精率和孵化率是衡量種禽繁殖性能的主要指標,種雞受精率與受精蛋孵化率受自身遺傳效應(yīng)、營養(yǎng)水平及外部環(huán)境共同作用[2-4]。本試驗雜交種蛋受精率為88.84%,受精蛋孵化率為86.94%,雜交效果較好。
3.2 雜交F1代烏性率
雪峰烏骨雞具有烏皮、烏肉、烏骨、烏喙、烏腳“五烏”特征,對雜交F1代外形鑒別,具有烏喙、烏皮、烏舌頭、烏腳特征的占82.91%。烏色特征主要是由于組織中有黑色素的沉積,黑色素沉積是受多基因共同調(diào)控的復(fù)雜過程,在雜交試驗中,早期可根據(jù)外形選留具有烏色特征的雜交后代。
3.3 不同性別雜交F1代的生長速度比較
雜交F1代在前兩周公、母雞體重生長曲線基本一致,而2周齡后公雞生長速度明顯快于母雞且差異愈見明顯,3~4周,公母體重差異顯著(P<0.05);5~6周,公母體重差異達到極顯著(P<0.01)。因此,在生產(chǎn)養(yǎng)殖中,要根據(jù)其體重增長速度和差異劃分好飼養(yǎng)階段,在各個階段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滿足其生長發(fā)育需要,同時可以將公、母分群飼養(yǎng)。
3.4 生長發(fā)育模型的選擇
生長曲線分析和擬合是研究畜禽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它能反映出畜禽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為生產(chǎn)、選育做出指導(dǎo)[5]。家禽早期生長發(fā)育常用擬合模型為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和Von Bertalanffy模型[6],本試驗應(yīng)用Logistic模型方程很好的擬合了0~6周齡雜交F1代的公、母雞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公雞的擬合度達到了0.962 1,母雞的擬合度為0.961 8;同時發(fā)現(xiàn)Logistic模型雜交F1代公。母雞的拐點周齡分別為3.08、3.09。
雪峰烏骨雞與漢江綠殼蛋雞雜交效果較好,對雜交后代產(chǎn)蛋性能可繼續(xù)深入研究,為雪峰烏骨雞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6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