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分析生殖病理學時,我們需要考慮病毒、細菌和其他因素,如霉菌毒素或者二氧化碳在這方面可能起到的一定作用。根據病原體和感染的時間,我們可能會看到母豬生病、流產、窩總產仔數下降、木乃伊胎、死產或者低體重仔豬,這些低體重的仔豬在哺乳期或斷奶期將會出現問題。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7-0050-02
1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種豬群急性暴發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的診斷非常簡單,特別是如果該病發生在斷奶仔豬中。在呈地方性或慢性暴發的情況下,如果用于檢測病毒的樣本僅局限于胎兒組織,那么診斷會變得非常困難。
在感染若干時間后,病毒可以在血清、扁桃體刮屑、肺灌洗液和組織(主要是肺和扁桃體)中檢測到。在敏感性和實用性方面,扁桃體刮屑似乎是最佳的采樣方法。流產胎兒中病毒的檢測會因胎兒自溶引發病毒快速降解而呈假陰性。一種可替代的樣本類型采自體弱的初生仔豬中的樣本,樣本應在仔豬哺乳前采集,以避免因初乳抗體干擾病毒的檢測,同時能夠檢測病毒跨胎盤感染胎兒后誘導的抗體。對尸檢的幼齡豬,其肺組織通常是最佳的采樣部位。因為多種原因,如便利的樣本儲存方法(相比較冷藏或冷凍,僅需福爾馬林固定)和能夠在組織和合適類型的細胞中顯現,組織中病毒抗原越來越多地采用免疫化學方法進行檢測。
2 豬細小病毒(Parvo)
如果有木乃伊胎兒的組織,豬細小病毒的診斷則較為直觀。豬細小病毒具有非常強的抵抗力,在胎兒木乃伊化時其抗原似乎會聚集在組織中。最具權威性的測試方法是直接免疫熒光法。與其他疾病的直接免疫熒光法相比較,豬細小病毒的直接免疫熒光法是更好的系統方法之一。如果直接免疫熒光法不可用,測試組織的血凝活性可以被用來檢測豬細小病毒。
對于進行血凝抑制測試,母豬的血清學檢測法相當便捷,但是對檢測結果的解釋可能頗費心思。由豬細小病毒誘導的抗體應答反應有幾個方面不同于其他疾?。?/p>
在實驗感染后,血清抗體可在4 d~5 d內檢測到,抗體水平在11 d~14 d內會達到最高水平。
這些滴度非常高,且在豬的生命中似乎會維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
由于母豬的抗體水平很高,仔豬體內的母源抗體水平會很高,且可以持續到5~7月齡。母源抗體的半衰期是17 d~19 d,因此抗體滴度每隔17 d~19 d會降低一個稀釋度。
隨著疫苗免疫的出現,豬細小病毒出現了另一個特征。給陰性豬接種疫苗會誘導產生相對低的抗體水平,其值介于不可測定到大約1∶32的范圍。接著感染野毒株后,大部分豬的此抗體水平不會提高。這和我們處理的幾乎其他每一種疾病相反。最終,抗體水平會上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不過繁殖障礙似乎并不與抗體水平的這種升高有關。這就是為什么能夠在母豬群中觀察到各種各樣抗體水平的主要原因。
因為該病毒普遍存在于環境中,因此許多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都會受到感染。
總體而言,在發生繁殖障礙的情況下,豬細小病毒的血清學檢測是排除該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這種情況會很少發生,因為幾乎所有豬群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通常的配對樣本檢測法是沒有用處的,除非第一個樣本在母豬生產前采集。豬細小病毒血清學檢測主要用于監控母豬生產前的免疫狀態,作為一個評估豬群中普遍存在的病毒感染的適應方案的替代方法。
3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感染如今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集約化室內飼養的、室外飼養的、庭院式飼養的豬群中,也存在于野豬群和野生豬群中。有關該病流行的信息來自對血液樣本或胎兒體液使用經典基質溶素(Matrilysin,MAT)或(越來越多地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使用正變得更具血清特殊性的抗原進行的血清學檢測。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正逐漸更多地用于對組織、尿液和胎兒組織的檢測上,并且其變得更加的準確。
鉤端螺旋體病在豬群中的流行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從新西蘭發現的高水平流行率——90%的上市肉豬受到感染,到巴西發現20%的上市肉豬受到感染,再到獨立調查報道的波蘭1.2%的上市肉豬受到感染。鉤端螺旋體病流行的數據是按豬群為單位來統計,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個國家可能會有不同比例的豬群幸免于難。
鉤端螺旋體不同血清群的流行水平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有差異,這取決于該病原體維持宿主的存在情況和這些宿主和豬群之間的聯系。此處的維持宿主是豬(Bratislava、Pomona,也可能是Tarassovi),感染會在豬與豬和豬群與豬群之間傳播,這必然會對生產產生持續不斷的影響。
原題名:Gilt management 2: Reproductive health(英文)
原作者:Miquel Collell(全球養豬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