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7-0095-03
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畜牧業經營和工廠化生豬養殖的迅速發展,人們不斷追求生豬養殖的經營效率,豬場母豬群規模也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母豬群繁殖相關疾病比例越來越大,對養豬業造成的損失也日益增加,已經到了必須引起重視的程度。母豬群繁殖方面出現了發情不規律、長期不發情、屢配不孕等現象,流產、死胎、木乃伊情況越來越嚴重,難產比例逐漸升高。
1 原因分析
引起母豬生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生殖器官先天性發育不良,飼養管理不善導致疾病,營養缺乏,傳染性疾病的損害等。
1.1 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
一般為生殖器官發育畸形,包括生殖道發育畸形(陰道畸形、子宮頸畸形、子宮體畸形等),兩性畸形,生殖器官發育不全,卵巢及卵巢系膜發育不良等。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只有通過育種技術,逐漸篩選優良種豬,或者運用先進技術逐漸淘汰有畸形基因的后備母豬,進而保證整體母豬群的生殖健康水平。
1.2 飼養管理不善
主要是溫度、濕度、飼喂程序等方面。溫度過高將會降低胎兒的成活率,增加母豬分娩的難度;光照和適宜的運動有利于母豬的正常發情;不合適的生活環境會大大降低胚胎的著床、生長等一系列過程;不同時期的飼喂量是不同的,這與胎兒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包括后備母豬期、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哺乳期、斷奶發情期的飼料品種和飼喂量都是不同的。
1.3 營養缺乏
由于飼養過程中營養的缺乏導致母豬體況改變并出現相應的疾病,影響整個生殖過程。
蛋白質或必需氨基酸缺乏時,母豬的抗細菌感染能力降低,體況過瘦,導致發情不良,懷孕母豬可能出現弱仔、畸形、死胎和木乃伊等。能量缺乏時,胚胎發育不良,弱仔比例升高,嚴重時可引起母豬流產。飼料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會影響母豬發情和胚胎發育。
飼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能量主要有玉米提供;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膽堿、葉酸等;微量元素包括碘、錳、鋅、硒等(表1)。
同時飼料中霉菌毒素也是影響母豬繁殖障礙的重要因素,主要的霉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和黃曲霉毒素,可以引起母豬陰道炎、發情不正常、流產、產弱仔、畸形、死胎等。
1.4 傳染性疾病影響
影響母豬繁殖障礙的疾病有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豬瘟、弓形體感染、鉤端螺旋體感染等。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毒引起的豬急性傳染病,發病情況因豬的日齡不同而有所區別。妊娠母豬感染可導致分娩不正常,流產的可能性增大,產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增加。哺乳仔豬15日齡內感染,死亡率可達到100%,隨著日齡增大,死亡率逐漸降低。成年豬一般呈隱形感染,癥狀較輕微,主要引起生長緩慢,一段時間后可以自愈。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俗稱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所有階段的豬都易感。母豬感染急性發病的主要是明顯的流產,流產后不規則發情或屢配不孕;豬藍耳病病毒可在妊娠后期通過胎盤屏障感染胎兒,導致帶毒仔豬的產生;非急性型母豬感染藍耳病后會發生早產或正產分娩,但是分娩出的胎兒有正常豬、弱仔、死胎、木乃伊等。感染母豬所產的仔豬常表現為發育不良。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礙性傳染病。豬細小病毒病的主要癥狀是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包括死胎、木乃伊、胚胎死亡吸收及不育。同一頭母豬所產仔豬既有正常豬,又有不同發育階段死亡的木乃伊胎兒是豬細小病毒感染的明顯標志,正常情況下,母豬感染不引起流產。
豬日本乙型腦炎,又稱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日本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豬一般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公豬感染后主要出現單側睪丸腫大,消腫后睪丸正常生理功能損害,導致公豬失去配種能力。后備母豬或妊娠母豬感染乙型腦炎病毒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繁殖障礙導致突然流產,產出仔豬為全窩死胎、木乃伊胎,或者有個別活仔,但是體質較弱,成活率有限。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引起的發熱接觸性傳染病。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經過,急性經過主要表現為敗血癥,實質器官出血,嚴重的會引起死亡;慢性型一般由急性型轉變而來,主要表現為壞死性腸炎,一般耐過豬長發育不良。病毒可通過胎盤傳播感染胎兒從而形成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嚴重時會引起母豬流產癥狀。
豬弓形蟲病是由剛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大部分豬呈亞臨床感染不表現臨床癥狀,但是部分母豬在懷孕期間感染后可引起流產。正常分娩的母豬分娩出的胎兒可能出現死胎、胎兒發育不全或弱仔,弱仔一般在出生后幾天內死亡,僥幸存活的仔豬預后不良,可能出現腹瀉、咳嗽等疾病。
豬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可以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鉤端螺旋體可在母豬生殖道長期生存,感染胎兒,豬群免疫力低下時,將會導致妊娠母豬流產、母豬產死胎、弱仔等,嚴重時引起母豬不育。
2 母豬繁殖障礙的預防
2.1 挑選優秀的后備母豬,提高整個豬群的繁殖性能
優秀的后備母豬應當有這些特點:
a 外形與被毛符合品種特征,乳頭數量足夠且排列和分布整齊均勻,不存在無效乳頭,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強健。
b 繁殖性能優秀,發情明顯,易受孕,產仔數量多。
c 生長快,料肉比低,背膘合格。
2.2 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程序并嚴格執行
a 給母豬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將會促使豬群的繁殖性能越來越好,其中應包括: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合理的光照條件,適當的運動時間等。
b 后備母豬合理的誘情操作,包括藥物刺激,有效的促進母豬的發情。注意濫用藥物會導致母豬內分泌系統紊亂。
c 不同階段母豬合理的飼喂量控制。根據從后備母豬配種前到分娩后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控制母豬的飼喂量,對母豬的發情,胚胎著床,乳腺發育,胎兒生長,乳汁分泌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d 保證不同階段豬群所需的充足的蛋白質、能量、適當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母體和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提供安全、優質的飼料,并提供足夠的水。
3 實施有效的免疫程序和保健程序
a 根據豬群的抗體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預防繁殖障礙疾病的侵害。
b 母豬進行適當的藥物保健:產前保健,保障豬體健康,同時產出優質的哺乳仔豬;產后保健,提供給母豬足夠的能量和預防外界病菌乘虛而入,同時加快母豬產后機體的恢復。
c 定期藥物保健增強母豬抵抗力,提高健康水平,減少生殖疾病的發生。
d 制定合理的抗體監測程序。雛鷹農牧集團已將豬瘟、豬偽狂犬、藍耳病等疾病的抗體監測普檢的頻次從3 次/年 提高到4 次/年,更精確地監測疾病動態,從而更有效地控制豬群疾病,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
e 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最好的防護措施,將會大大降低外來疾病對母豬的影響,為母豬健康的生殖生理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4 小結
隨著規模化養殖模式逐漸代替散養模式,母豬群由于空氣、生活空間、生產壓力的變化,將會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繁殖障礙問題,我們必須從母豬選育、飼養管理、預防疾病三個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有效減少豬群繁殖障礙疾病的發生,提高豬群的生產水平,打造高效的繁殖母豬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