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世界豬業博覽會,算上2017年(圖1),已經舉辦了29屆。
世界豬業博覽會最早跟中國的“廟會”類似。美國中部地大人稀,玉米等農作物豐富,適合養豬。每年方圓幾十里鄉里鄉親的養豬人聚在一起,看看你家養的豬咋樣,我家烤的豬肉味道美不。
來讀讀以下這段:愛荷華州立大學于1872年首次開設獸醫學課程,并于1879年正式成立獸醫學院(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是全美成立最早的獸醫學院。這樣算來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了。從中可以看出,家庭農場式的養豬,在美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養豬聚會當然也是一直這么持續著。
隨著影響力越來越大,參加聚會的人越來越多。這個階段已經互相不怎么認識了,需要每個地方派個代表,大家成立一個聯合會,互幫互助,叫作美國豬肉生產商委員會,英文叫 the National Pork Producers Council,簡稱NPPC。
后來這個聯合會牛掰了,在1987年,一拍桌子,說:“咱整個正規展覽會,讓全美的養豬人一起來聚聚。”由于最終就是吃肉,這樣名字自然就叫美國豬肉大會。
次年就熱熱鬧鬧地在得梅因(Des Moines)舉辦了第一屆美國豬肉大會。以后每年6月都在這個小城舉辦一次。
我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起,它被改成了世界豬業博覽會(World Pork Expo)。2004年我參加第16屆的時候,基本上還是老美自娛自樂。當時把來參展的所有企業放進一個展館還是妥妥的。
估計是NPPC聯合會看到美國經濟快速發展,逐步稱霸全球,也就信心爆棚,拉幾個國外企業作陪。當然,博覽會規模也在擴大,內容也豐富多樣,把牛馬羊也拉來熱鬧,把畫家、行為藝術家、專做禮物的商家等也拉來湊湊熱鬧。這樣就成就了今天的美國世界豬業博覽會(圖2)。
到今天,NPPC已經代表著60 000家豬肉生產商。盡管中文大都翻譯成豬業,但英文仍然是用“Pork”一詞,就是“豬肉”的意思。
參加博覽會的國際觀眾大多數來自中國(圖3)。這一點,可以從預先報名并注冊的柜臺前可以看出。這么多報名柜臺只有一個是國際觀眾柜臺,而且只有一位老太太在給國際觀眾辦理入場證。她對中國名字特別不了解,干脆一股腦地把國際觀眾的卡給我,讓我自己找名字。
另外,我特意了解了本次博覽會的基本情況。參展企業總共才463家,來自13個國家。其中美國企業參展的有409家,占了80%,其次,加拿大21家,中國19家,西班牙4家,丹麥3家,其他一些國家為1家(圖4)。
而細分一下美國本土參展企業,愛荷華州位居第一,超過100家,明尼蘇達州位居第二,超過50家,第三是伊利諾伊州,超過30家(圖5)。
值得玩味的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畜牧業國家則沒有一家來參展,亞洲國家除了中國起勁之外,也沒有其他國家感興趣。這樣也算世界性養豬博覽會,我也是醉了。
這次展覽的一個亮點是,展臺較大的大多是國際知名企業(圖6),如拜耳、杜邦、勃林格、Provimi、PIC等,其他大多一個展位。
中國企業基本上每家都是一個展位。參加本次展覽的中國人較多,不時會遇到。
美國世界豬業博覽會的整個布局與別的主流畜牧展不一樣,室內主展館只有一個,今年比起十幾年前,主展館已經放不下了,很多參展企業就移到展覽館的外面走廊擺攤。
其次不一樣的還有,由于愛荷華土地面積大,室外帳篷的數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大型企業的一個個帳篷特別適合展覽期間流水席式的午宴接待。而帳篷加烤肉則是標配,煙霧繚繞的烤豬肉和烤香腸色香味俱全(圖7)。
觀眾經過這一個個帳篷時,眼睛都不夠用,口水一直咽,特別是快到中午時,真是欲罷不能。你確定是來了解產品與技術的么?
美國超市的豬肉價位各不相同,您看看比國內相差幾許(圖8)?
最令人震撼的是豬選美比賽,他們叫Pig Show。在博覽會的幾天里,都是不間斷地舉行豬的選美活動。
每次規模都特別大,把幾個牛館、羊館、馬館都改成了一個個的豬休息館。
絕大多數來參賽的豬都是由家庭農場派出家庭成員中的男孩女孩趕著出場。他們對豬特別地關照、愛護,幾乎都是出于對豬的喜愛。出場的豬都被梳理得皮毛油光锃亮。由于背闊腿壯,每頭豬走起路來讓人感覺特別地敦實(圖9)。
有些企業會通過娛樂項目來拉動人氣,有魔術、小丑表演、抓公仔、VR等。這些手段相比于德國漢諾威的Eurotier,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很多來參觀的朋友對于清涼美女站臺很感興趣,本來我也想拍幾張給文章添點料,但走了一圈也沒有見到一個。不過,來參加博覽會的美女倒是很多,以至于不需要清涼就可吸睛。這一點值得你下次來美國參觀世界豬業博覽會。
對于中國養豬人來說,美國的世界豬業博覽會是打開了另外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