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的海報設計,受各種新興媒體的擠壓,同時也為了滿足“讀圖時代”受眾日益膨脹的視覺欲求,展開了多元化的形態探索并形成風格多樣的局面。本文結合例證對海報形態設計進行研究,著重探索海報形態設計的不同表現方式,從制作、材料、環境、媒介、互動為切入點,探索非傳統形態的海報設計所產生的設計空間,挖掘海報設計新的發展方向,試圖闡釋海報并沒有像人們預言的那樣走向了消亡,而是開始了自身轉型,主動的去適應了新媒介環境。
【關鍵詞】:海報形態設計;影響因素;突破
隨著數字網絡的普及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興起,海報作為信息傳遞的主流媒體地位開始受到動搖,商業傳播價值也開始日漸萎縮。很多人認為,海報將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而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但是從一些展覽和戶外廣告的海報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海報形態設計正在拓寬海報新的表現方式,開發海報新的潛能,引領海報走向新的發展方向。
第一章 海報的產生
早期的海報設計多采用招貼的形式,利用簡單的圖形、色彩、文字元素進行組合和編排。因為早期的印刷技術不夠成熟,當時海報的色彩種類較少,畫面設計較為簡潔,色彩明亮,主題明確,通過強有力的視覺效果抓住人們的眼球,傳達其所承載的信息。
在西方,最早的海報一般被認為是1804年威廉·卡庫斯東制作的推廣素爾斯伯利式溫泉療法的海報。19世紀,印刷機械和印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法國政府對海報張貼作了一系列的規定,使法國的海報設計和使用迎來了發展高潮。如,“現代海報之父”朱利斯·謝列特為法國輕音樂作曲家奧芬巴哈的輕歌劇《安非的奧菲》設計的歌劇海報就采用了石版印刷手法,他設計的海報批量出現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朱利斯·謝列特由此開始了他的海報設計生涯。
第二章 影響海報形態設計的因素
(一)設計師的個性需求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里,新的設計觀念層出迭起,新的領域被不斷的開發。克里斯·福戈曾說過:“渴望革新是根植于人類內心的本能。”從這個角度來講,海報的設計手法和形式的多樣化最初是因為設計師自身個性的審美追求的發展。設計師們早開始離開海報既定的二維空間的設計表現形式去尋找實戰他們才能的領地。“平面不平”,“超平面”的意識成為設計師們打破常規,挖掘創意的新動力。設計師對海報的設計已經不僅停留在表面文字、圖形、色彩、編排元素的創意,也漸漸將設計視野放寬,跳脫出海報本身的尺寸框架,開始對新技術、新材料、空間環境作新的思考與新的嘗試。
(二)受眾的需求
海報的目標是說服,勸戒,是出售,教育,是讓人信服,是呼吁。也就是說,海報的主要信息接收者是大眾,因此,海報也就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在新世紀的社會信息傳播中,架起了信息源頭與信息受眾之間的橋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人類信息社會的構成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正處于圖像過剩生產、消費、流通,信息不斷膨脹的“非常時期”,人們的視覺神經在紛繁的圖像和信息的狂轟亂炸中,不停的被誘惑和刺激,然后出現一定的審美疲憊和萎靡。受眾一方面追求更大、更全的信息容量,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最新鮮、最前沿的信息內容。聚焦到海報的設計和展示上時,受眾的眼光已經變的挑剔了。傳統的海報設計平面展示,張貼在墻面,不斷被覆蓋,顯然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受眾的需求了,因此,信息化背景下,考慮信息接收的終端,海報的宣傳的對象一一受眾的感受才是海報設計的關鍵,海報形態設計的多樣性、趣味性和更為人性化特性為滿足受眾的需要帶來了可能。
(三)技術條件的發展
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發展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兩大動力。科技和藝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傳播技術和視覺技術的發展,必然促進新的視覺形式和視覺體驗的出現。
海報屬于廣告的一種表現形式,它開啟了信息傳遞的紀元,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和經濟的發展。海報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即已出現的公告、告示,人們依靠傳統手寫、手繪的方式完成信息傳達,主要以文字敘述為主。但純手工不能滿足對數量和效率的需求。放眼今天,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各種手工藝的制作和機器工藝的操作,也使得印刷不再成為海報生成的唯一物化手段和最終生成手段。新的技術給海報設計提供了新的藝術表達和材料應用上的可能,其不斷發展給予了海報特殊的機遇,它不僅使海報的視覺創新得以實現,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和文化,甚至改變了我們觀看和理解世界的角度和體驗。
第三章 海報形態設計的探索
1.鏤空
鏤空最先是一種雕刻技巧,在外表整體上看是一個完整的圖案,但里面卻是空的或是里面鑲嵌小的鏤空物件。這種雕刻技巧一般廣泛用于石雕、玉雕、木雕、象牙雕等藝術雕刻領域,設計師們借用這種在雕刻藝術領域廣泛應用的藝術創作技法,將之運用到海報設計中來。
2.剪切
剪切這種藝術創作技法廣泛應用于剪紙藝術之中。在剪紙藝術中,物體和景物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與海報設計的藝術表現特征十分相近。剪紙中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僅憑經驗與靈感隨性取舍,自由揮灑的“剪切”技巧被設計師巧妙地運用到了海報設計之中,即刻便打破了海報的自然客觀法則和空間條框限制,將同一平面設計藝術的事物展現在不同平面視點的空間內。
3.折疊
折疊這種日常的行為動作最司空見慣的就是在折扇中體現。在印刷領域,還有專門的折頁機進行折疊的大批量和自動化工作。當這樣一個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行為被設計師應用到海報設計中,升華成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時,注定為海報設計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藝術靈感。傳統海報處于一個“面”的狀態,即不包含空間,也不具強度。設計師將這日常的折疊行為加入到海報設計之中,配合相應的設計元素搭配,形成了突破了二維展示的海報,海報因此包含了空間,也增加了視覺強度。
四、結語
海報單一形態的改變,正是對傳統海報形態的突破,在海報形態上開始進行有意為之的二次,再次藝術創作活動,是設計師們對自己的設計藝術理念的深度物化表達。這種突破使海報擁有獨特的個性面貌和強烈的視覺感染力,觀眾傳統的靜觀變成一種驚觀。當然不同的創作手法各有其自身特點和優勢,應該根據海報主題的不同而選擇適合的表現手段,且在掌握和運用時,更需要注意尋找他們交叉的可能性,進行大膽的實驗創新。
參考文獻:
[1]彭馨弘,歐陽純.海報在表現形式中的創新[J].大眾文藝,2014(20).
[2]陰耀耀.淺談海報的發展[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3]孫仲萍.現代海報設計的個性化表現手法探析[J].大舞臺,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