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在于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將多樣化的文化、政治、語言和傳統進行融合,注重形式與功能的一致性,并且在設計中對形式進行克制,避免過多的裝飾以及刻板的幾何圖形,產生了一種富于“人情味”的現代美學。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并在設計中強調人文因素,賦予每一件產品“人情味”,認為產品應與人一樣擁有“感情”。本文將從情感設計對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現代主義設計進行闡述。
【關鍵詞】: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人情味;情感;設計
1.前言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包括芬蘭、瑞典、挪威、冰島和丹麥五個國家)的現代主義設計在設計上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強調人的因素,以簡約、大方、溫馨和實用為設計風格,并且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基礎,是一種富于“人情味”的現代美學[1]。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設計注重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不拘泥于傳統的符號形式中,把傳統作為設計應具有的內在精神,并在設計中呈現出一種現代美感,使產品具有“人情味”。本文主要圍繞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展開論述,希望為現代設計提供有益的設計理念。
2.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人性化”設計
2.1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風格
斯堪的納維亞的現代主義設計受到德國現代主義的影響較深,強調功能主義的原則,并以功能主義為第一要素,在功能與形式之間尋求平衡,將其合理運用,產生了富于人情味的獨特生活美學[2]。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將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設計中特別強調人的因素,對人體工程學高度重視,注重產品的舒適性、安全性和方便性,產品造型簡單,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這種風格遍及設計的各個領域,如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3]。
2.2“人性化”設計
在當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用戶對于任何產品的設計要求已經不只是停留在其功能層面,而是將更多的關注放在了產品是否能夠滿足用戶在感官上的各種享受與體會,如觸覺、聽覺等。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中心是人,注重人的情感,設計師們深入的了解人性,形成了北歐獨具特色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重視具有“人情味”的手工制作,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使產品更加人性化,開創了人性化設計的新領域。印證了丹麥家具設計師凱伊·博杰森所說的,“我們所制造的東西應該是有生命的,有心臟在其中跳動的……它們應該是人性化的、有生機的和溫暖的。”[4]
3.斯堪的納維亞“人性化”設計的體現
由于現代主義有著對用戶漠視的缺點,20世紀50年代期間才出現了以非正規化、人情味、輕便靈活為特色的“有機現代主義”。例如,在芬蘭的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斯堪的納維亞的功能主義,他的作品鐘愛有機材料的使用,并且具有一種人文的情感。
3.1 家具的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師們將傳統的民族設計風格融合于現代設計中,展示出了人性化和民主化的設計特征,他們將簡約、與自然融合作為其設計理念,并以此設計出了具有時尚、簡約、實用和民族特色等特點的家具,使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家具設計成為經典。
瑞典家具給人一種時尚、耐用的視覺與觸覺上的感受,造型別致,特別注重產品的情感設計,在現代家具設計中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馬姆斯登(Carl Malmsten)和馬特遜(Bruno Mathsson)是瑞典家具設計的代表人物。馬特遜喜歡生產曲線型的家具,給人以輕巧而又不失彈性的視覺感受,不僅提高了家具的舒適度,同時還利于大批量的生產[5]。丹麥的家具設計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代表人物是安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 1902-1971),他的每個設計中都具有雕塑形態和有機造型語言的影子,例如他設計的“蛋椅”和“天鵝椅”,結合了丹麥的傳統設計理念和現代設計理念,高度重視結構的完整性和材料的應用,整體造形采用曲線,形成了一種新的制造技術,為后來丹麥的家具設計在材質和造型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6]。
丹麥設計師凱·保杰森的一句“讓線條帶有一絲微笑”說出了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中的“人情味”設計所具有的內涵。
3.2燈具的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晝短夜長,使得斯堪的納維亞人對燈具有一定的需求。
丹麥設計師保羅·漢寧森(Pool Henningsen,1894-1967)是世界上第一位強調“人性化”照明的設計師。在他設計的燈罩中,所有的光線都要至少經過一次反射到達工作頁面,避免陰影,得到了柔和、均勻的光線,并且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能直接看到燈具的光源,避免了眼睛受到強光的刺激。他設計的PH系列吊燈在當時提供了嶄新的照明概念,在設計中,使用三種或更多不同顏色的金屬來反射和擴散光源,創造出一種豐富的色調氛圍;造型簡潔,由若干簡單的孤片構成,賦予燈具一種現代美感;多片遮光罩的設計,使直接光源和間接光源都不會與人眼產生直接的接觸,使得燈具具有“人情味”的現代美學的體現。[7]
3.3建筑方面的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現代主義設計中的建筑設計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芬蘭杰出的設計家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他是現代主義建筑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人情化建筑理論的倡導者,也在探索一條更加具有人文色彩、重視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設計方向。他說“建筑師的任務是給予結構以生命。”他設計建造的帕米歐肺結核療養院(The Tuberculosis Sanatoriumin Paimio,1929-1933)充分考慮了病人的需求,采用最大限度的日照采光設計,拋棄理想化、抽象化的模式。他提出并堅持人文主義原則,強調建筑應該具有人情味道,這種人情風格應該是真實存在的,是感人的,而不應該庸俗、標準。
4.結束語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所設計出的產品不僅考慮到了使用者的需求,而且賦予了產品“情感”,并使自己的文化在產品中有所體現,諾曼在《設計心理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中說:“實用性強的產品未必讓人樂意使用,吸引人的設計未必是最好用的設計,這些要素一定是互相沖突的嗎?”斯堪的納維亞的現代主義設計將功能與“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情感化”設計。
當今時代,產品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形態,而是一種與人交流的媒介。設計師應當學會從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考慮問題,了解人們對于產品的需求,設計出更加人性化的產品。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結合了當地獨有的風格特色,充分并深入的考慮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把體現“人性化”設計的“以人為本”的原則作為其設計的精髓。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對原材料的熱衷與自然環境的重視,對當今時代所推崇的綠色主義設計理念具有借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程能林.工業設計概論[M].第3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林楠,王秀清.淺談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特點[J].現代裝飾(理論).2012.
[3]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易曉.北歐設計的風格與歷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5]曾堅,朱立珊.北歐現代家具[C].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6]胡景初,方海,彭亮.世界現代家具發展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7](英)凱瑟琳·麥克德莫特,希拉里·貝揚.不敗的經典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8]王受之.白夜北歐--行走斯堪的納維亞設計[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