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紀60年年代以來,一直到90年代之間,歐洲的海報設計通過尋常的形象表達深刻的含義,透過隱喻的物體聯想到實際事物。岡特·蘭堡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岡特·蘭堡被稱為歐洲最具創造力的“視覺詩人”,是因為他的作品總是通過尋常的物體來表達深刻的含義,本文主要通過對蘭堡的土豆系列作品來分析及擴展的表達。
【關鍵詞】:岡特·蘭堡;視覺詩人;土豆系列
一、好的平面設計師的創作思維
提起土豆的藝術,就不由自主的能想象到岡特·蘭堡對土豆的情懷,可以說“沒有土豆就沒有蘭堡和他的藝術”。平面設計師這一職業,從業者不需受過良好的訓練,但必須富有才華,有一顆不甘平庸、追求完美的熱誠之心。就像岡特·蘭堡一樣,有最求藝術的腳步,這腳步永不停歇,他對土豆的熱情無人能及。“岡特·蘭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稱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創意和視覺效應的魅力”,用這句話來描述他的土豆再合適不過了。一個好的平面設計的理解不應該只是干凈、容易理解、有序的畫面,這些并不代表最好的,最經典的創作,而那些令人難忘的平面設計常常是打破有序的,出人意料的。在岡特·蘭堡的土豆系列招貼中,我們能看到的不是土豆本身—一個光滑的球體,而是一個同的土豆在繪聲繪色的的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向人們述說著藝術本身的個性。“所有號的設計師都顯示著設計師的新年”,岡特·蘭堡通過藝術的處理使得土豆達到非同一般的的視覺效果,又通過土豆的文化表達了賦予作品深刻的內涵和生命力,這也是岡特·蘭堡對招貼的藝術風格,他的招貼風格如同他本人一樣具有獨特的個性。從土豆這一招貼就可以看出他精于表現獨樹一幟的風格,思想大膽、創意靈活、表現深刻這是他成為一名擁有影響力的視覺大師的前提。他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他對土豆的理解,把普普通通的土豆展現出無盡的風華,這種招貼,色彩所占的比例雖不大,但色彩純度高,對比明顯,具有極大的沖擊力,成為了整幅招貼的一大亮點。
二、岡特·蘭堡的一生
當岡特·蘭堡土豆系列招貼展現在人們面前時,哲學與人文期刊對他的作品傳達方式描寫是—現存于顛覆的完美結合,現存具象層面的顛覆和空間抽象層面的顛覆。“岡特·蘭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稱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創意和視覺效應的魅力”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蘭堡出聲于二戰的發源地德國,青少年時期的蘭堡生活清苦,這個時期土豆在他的腦中被深深的烙下了印記。童年的他是在二戰的炮聲與廢墟中,并伴隨著饑餓度過的,這個時期這種種植時間短的土豆可以說是救了他的命也就了饑餓時期的德國。他對土豆有著非同他人的情感。現在我就以土豆來理解一下蘭堡的設計作品。創作中經常運用的設計形式還有樣式的轉變(是指從一種組成樣式轉換到另一種組成形式。這種樣式的轉換主體不是土豆,而是書籍,書籍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而蘭堡的書籍系列創作又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和視覺沖擊力。在他的眼中,書籍能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為S·費舍爾出版社設計一幅招貼。這個系列作品中展現了平面書籍給人帶來的想象空間十分廣闊。他往往把平面設計元素分成幾個層次,如圖中的書被手握住,這只手由平面轉向立體,書似乎懸浮在空中并投下陰影,營造出一種失重的空間感。它傳達了把握住了知識就擁有了力量的設計理念。
三、蘭堡藝術的沖擊作品
岡特·蘭堡以對土豆的分割、變化組成、沖擊力的色彩、切塊等手法表現土豆的文化和對他的情感,從普通過得土豆中得到創新的視野,展現出不一樣的故事。如此喜愛土豆的他,對土豆有著獨特的大愛,令人聯想到及、饑餓時期的童年蘭堡,缺乏食物,更別提缺少童年時期的玩具了。出現在他整個童年時期的想必就只有土豆,在他的腦海中,土豆為何不能成為他創作中的玩具呢?這時,他以兒童玩具般游戲的心態,像堆積積木一樣的充滿想象力的完成了土豆系列招貼的創作。作品趣味十足,沖擊力強,讓人感到親切,但又眼前一亮。岡特·蘭堡除土豆系列之外還有很多作品的展現形式是以分割物體的方式進行的。從這幾幅作品中(包括土豆系列)我猜想蘭堡一定對這種畫面的分割有著獨特的審美。也反映了蘭堡對同一種設計主題的執著。那么他的眾多作品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分割形式的招貼呢,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昆丁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又一次猜想這跟蘭堡的生活環境比密切相關,當然也是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平面設計界新形勢的觀念形象設計有關。這一新的流派更加強調了視覺傳達的準確性、形象性,一種令人眼球一亮的作品在這個時期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用獨特的設計語言來表達內心的含義。強調深刻的圖形來展現視覺的功能。準確的捕捉視覺元素表達最深的內涵。藝術設計在這是被岡特·蘭堡運用的出神入化。
四、蘭堡藝術新的創造手法
岡特·蘭堡的視覺形象無論是他六十年代的繪畫圖形廣告時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攝影圖形廣告時期還是九十年代符號性圖形廣告時期,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世界的矚目,想是世界藝術創作的風向標一樣,他代表了這個時期藝術設計的流向,是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榜樣。“一名設計師的作品停在一個水平及風格上不變化,那就是死亡。”六十年代的他,腦中奇特的想象力政府了世界上的人,而七十至八十年代的他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無邊的想象之內,他運用新的設計手法來表現自己的作品(如圖7、圖8、圖9)。其中最著名的創作手法就是他攝影中蒙太奇手法(圖7),這是用暗房手法來完成的(就是沖洗照片的時候通過一些特殊的技巧來實現特殊的效果,無論是在什么年代,最求攝影品味與攝影樂趣的人永遠不會將暗房遺忘,只要膠片相機對色彩的還原和圖片清晰度的優勢還在,暗房依然是一些人心中的圣地)。在當時計算機還未達到一定條件下,我們很難想象到這些作品是怎么被創作出來的。
對于岡特·蘭堡作品創作手法我發現一些特有的獨特圖形組織:正負的圖形組織、同構的圖形組織、解構重組的圖形組織、共生的圖形組織、置換的圖形組織、減缺的圖形組織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土豆系列就采取了解構重組的方式,書籍系列采取了置換圖形的手法。
岡特·蘭堡能能把藝術設計當成詩歌那樣創作,高度的個性化、自由化,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強化了自我意識。對生活的領悟,追求視覺沖擊力的效果,強調平面效果的突破,岡特·蘭堡在藝術設計界留下了獨一無二的足跡。通過他的這些作品,我對圖形廣告攝影廣告和符號性圖形廣告等有了新的理解。這種對圖形廣告的自由創作不受約束的思維方式自得我學習,這種新奇,能用另一只眼光看待生活中國最平常事物的思維常常讓我有所收獲。我喜歡他作品中富有的無限想象力以及幾乎瘋狂的大單想法。這種作品就像是另一面窗戶,通過這扇窗戶我們更加了解岡特·蘭堡及他的作品中富有的深刻內涵。他以其豐富的閱歷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的想象力不斷的更新和塑造最積極的設計風格。這種風格讓人瘋狂的字謎、讓人沉醉。
參考文獻:
[1] 林家陽(譯).國際廣告設計大師叢書·岡特·蘭堡6[M]. 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1
[2] 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3] 克里斯汀娜·比爾德.《終極海報:23位創意大咖的設計評論與思想》[OL].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