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引發了一股熱潮。本文結合相關文獻,從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特征、培養策略等幾個熱點方面,整理分析了國內研究者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學生;策略
一、語文核心素養研究概括
筆者主要以CNKI網為檢索平臺,以2016年為檢索區間,截至2017 年1月5日,在中國知網,直接篇名涉及“語文核心素養”的文章共計227篇,其中2016年發表的有191篇。可知學術界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文章較多,成果較豐碩。2016年關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文章呈井噴式現象,研究熱度急劇升高。相關研究涉及面比較廣。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已經迫在眉睫,在基礎教育領域擁有了一定的聲音。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
1、國際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
“核心素養”一詞最早出現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歐盟理事會的研究報告中。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于2006年通過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核心素養被定義為“在知識社會中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提案通過后,各成員國紛紛受其影響,掀起了研究“核心素養”的熱潮。①
2、國內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一詞。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征求意見稿)》。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課標的修訂,越來越多的語文研究者開始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討論。
三、 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界定
目前,高中課標修訂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部編本語文教材也即將使用。“語文核心素養”提出后就成為各界討論的熱點。那么,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到底是什么?
1、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的界定
語文課程研制專家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對“語文核心素養”內涵進行了界定。語文課標修訂組組長王寧還是從四個方面出發,討論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是每個學生都應該達到一個最基本的共同的標準。②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修訂組核心成員王云峰則從學校教育出發,立足語文課程學習,認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在語文學習的前提下習得的四個方面的綜合體現。③
2、非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的界定
顧之川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必須遵循要求和自身規律,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特性去構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他從語文知識、口語和書面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四個方面來界定語文核心素養。④丁文靜 、韋冬余從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認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在日常的語文課程中通過接受語文教育,在各方面結合下形成的促進個人終身發展的適用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語文核心素養還有待深入研究。⑤孫雙金則從人文修養和語言能力兩方面來界定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⑥
四、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
1、基礎性和綜合性。語文核心素養需要通過語文教學形成,只有掌握了語文這門母語課程,才能在此基礎上開展其它課程的學習,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消融劑,具有基礎性的特征。⑥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課程,學習的內容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中介,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出來的人具有的素質同樣也具有綜合性。⑦
2、發展性與階段性。核心素養具有時代感和生長感,與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緊密結合,其界定也是在不斷發展中完善和日漸沉淀的。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隨著個體的變化而變化發展。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呈現不同的認知能力。這就決定了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需要考慮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分階段的去制定相應的培養策略。⑧
3、工具性與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核心素養同樣具備著這兩種根本屬性。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具有工具性,如口語表達交流這些外在的語言決定學生以后的社會生活水平。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就是指語文課程可以化育人,使得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依然能夠保持并發展自己的個性、精神追求和創造力,有著進步的思想觀念、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趣味。⑧
五、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各教育教學要素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方能奏效。⑨關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樹立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求語文教師樹立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每一個語文老師都必須事先了解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內容及其價值,并用它來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⑥
2、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教科書是教學的重要憑借,教師要利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憑借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⑧
3、重視閱讀。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并重。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教鼓勵學生不同的閱讀趣味。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⑦
4、形成語文助學課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建立助學課堂,讓學生學會基本的語文分析方法,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生和其他學生的作用,建設語文互助課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⑨
六、語文核心素養有待深入研究
學者們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不可否認,在數量眾多的研究文獻中,有些研究者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從實施和評價來看,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標準。]而且設涉及的面太多,如果過于泛泛而談,遠離“核心”這個大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需要去解決。⑨
參考文獻:
[1]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39-45.
[2]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4-8.
[3]王云峰.語文素養及其培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9-10.
[4]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03):15-17.
[5]丁文靜,韋冬余.試論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特征及培養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J].現代語文,2016,(06):80-81.
[6]孫雙金.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6(05): 4-7.
[7]趙瑩瑩.從“語文素養”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1):173-176.
[8]閆喜生.《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現代語文,2016,(11):88-89.
[9]洪金珠.《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式》[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