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已被廣泛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然而,我國高職鋼琴教學領域,對于這種教學體系卻很少知曉。為此,本文結合當前高職鋼琴教學現狀,將這種教學體系引入其中,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育法;高職鋼琴教學;應用
1、前言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開放性思維的培養。該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效果顯著。相對于其它音樂教學模式而言,這種教育法顯然具有創新屬性,有效的激勵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另外,該教學方法相對全面且細致,而且還能夠挖掘學生音樂潛能,進而增強他們的創造力。傳統的鋼琴音樂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之感,再加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存在著不貼合現象,學生素質難以提升。為此,將奧爾夫教學理念應用到具體的高職鋼琴課上,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方面,更好的發揮相應的作用。
2、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及特點
2.1基本理念分析
奧爾夫教學體系在世界各地應用廣泛,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全球著名體系之一。它的創建者為卡爾奧爾夫,他來自于德國,是一位著名音樂家。這種教學理念在全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音樂教學同樣深受其影響,在很多領域,都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比如成人教育,老年健康等。
這種教育基本理念涵蓋兩個層面,第一,原本性。第二,人本主義。前者是這種教育理念的基礎,這位音樂家表示,音樂不僅是音樂這么單純,實際上還會融合舞蹈、動作以及語言等諸多內容。它甚至還認為,音樂的產生并非孤立的行為,而是將舞蹈和語言等諸多要素融入到一起加以實踐探索,這樣就會發揮出難以取代的效用。而對于后者而言,本身和原本性音樂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上,人本主義本身就是原本性音樂的重要展現。奧爾夫教育方法關鍵在于發展人,并非簡單的依賴音樂知識結構。它十分注重人的積極參與,這點和以人為本的教育,具有顯著的一致性。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語言、動作和音樂等將會被融為一體。這種教育方法涉及到基本和核心兩塊內容。前者,主要涉及到動作、語言、聽力以及專用的奧爾夫音樂器材等方面的訓練。而對于后者,也就是核心內容,主要涉及到的是:總額還行,創造性,以及基于本土文化出發的一種。
2.2核心內容分析
奧爾夫教育法的核心內容涉及到以下幾點:第一,綜合性。這種教育法和其他教育體系對應的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那就是奧爾夫教育法并不是簡單的進行音樂的教學,其中還涉及到舞蹈、動作,以及更接近生命的情感流露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還包括古代的,最純粹的音樂表達模式,然后融合相關動作以及舞蹈等內容,從而實現人們心靈的挖掘,進而使之變得更加豐富和厚重。第二,以人為本。這種教育法利用了聲勢教學法,學生都能夠非常輕松的參與其中,呈現出一種主動學習精神,而非被動的知識接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受到約束,在游戲和唱跳的環節中,就能夠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進而對音樂有著更加深刻認知。此外,學生鑒賞力,創造力,表現力,交際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完善學生的人格。第三,創造性以及即興表演。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關鍵內容之一,它能夠讓學生對音樂語言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從游戲節奏中獲得相應的靈感,接著利用自身的肢體語言加以表達。此外,這種即興活動,還能夠極佳的提升學生創造性。第四,更加重視本土文化。該教育法在具體教學中還十分重視本土文化的引入,結合本民族音樂,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然后將其應用到相應國家的音樂教學體系中。
3、高職鋼琴課教學現狀
高職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專業水平,而且他們畢業之后,主要從事的工作為基礎鋼琴教學,只需要具備說、演和彈的能力即可。然而,在我國有關鋼琴教學,大多還是以提升學生演奏能力為核心,對他們的審美和藝術教學能力不夠關注。其教育模式主要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在教學中是核心,學生只能夠被動的聽講和模仿。在下課之后,完成老師的作業,然后老師對作業進行講解。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被動的學習,而且還會讓學生產生緊張之感,不能夠更好的表達自身對音樂的感受。而且老師也缺乏相應的成就感。所以,針對高職鋼琴教學,必須要緊密的結合時代需求,堅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并以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目標,科學借鑒奧爾夫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并將其完美的應用到相應的鋼琴教學體系中。
4、奧爾夫教學法在高職鋼琴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4.1 在鋼琴教學模式上的運用
在鋼琴教學中,學生自身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比如觸鍵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遵循的原則為科學和規范,大多是以兩人課或者一人課為核心。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并不注重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學內容,另外,學生的個性特點也被選擇性忽視。更多采用的是口傳心授模式,注重學生的觸鍵規范。如果學生自身較為拘束,課堂氛圍就會變得十分嚴肅,缺乏活潑性。學生在此環境中,就很容易出現缺乏自主思考力。而應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則遵循的是以人為本原則,強調學生參與教學,注重結合他們的個性和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敢于闡述自身的感受,從而加深他們對音樂的認知。
4.2 在鋼琴節奏教學上的運用
高職學生在具體學習時,往往會有著不同的節奏感。其中拍律感相差更為顯著。學生雖然能夠理解相應的樂理內容,可是想要準確的彈奏就變得困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感受不夠準確。應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則以學生感受為核心來開展教學。節奏無疑是音樂的基礎,將奧爾夫引入到音樂教學,可以更好的開展節奏教育。第一,節奏在音樂語言中,通常是有一定音樂意蘊的詞或者字,然后拼接成相應的最小節奏單元,然后應用最小形態的固定節奏為教學切入點,接著由淺入深,對節奏語言進行深入淺出的訓練和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悟拍律感。第二,人的基本行為模式就是動作。節奏教學環節,往往需要將聲勢、律動引入進來,進而讓學生更加完美的展現節奏。在此教學法中,所謂的聲勢,主要體現在打擊樂層面,隨著節奏身體會出現相應的律動。而常用節奏游戲則包括節奏接龍和造句等。比如老師敲鼓,學生在相應的節拍下行走。老師可以通過強弱不同的節拍,引導學生組隊行走,從而讓學生對節拍有著更加深刻的領悟。
4.3 在鋼琴教材本土化上的運用
我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文化瑰寶不勝枚舉。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更要做好對文化和音樂的傳承。奧爾夫教學理念之所以能夠得到不同國家的重視以及應用,關鍵就在于它本身就根植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比如我國應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就會將相應國家的民族音樂引入到鋼琴教學之中,從而使之形成良好的統一。讓高職學生基于鋼琴學習相應的民族音樂,還能夠更好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能夠豐富他們的鋼琴應用技巧以及相應的教學內容。
奧爾夫教學體系本身就是一種開發式體系,它可以說包羅萬象,而且緊密的貼合時代發展。將此理念應用到高職鋼琴教學中,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并能夠讓學生在活潑的氛圍中展開學些,而且他們的演奏能力也會顯著發展,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周瀅.奧爾夫教學法在高職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7(05)
[2] 張麗娜,石峰.高職音樂基礎理論課程建設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0(11)
[3] 金奉.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對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