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屈折語,名詞在英語中占優勢,所以呈靜態特征;而漢語屬非屈折語,沒有形態變化,動詞十分豐富,呈動態特征。本文詳細討論了英語呈靜態漢語呈動態的特征,根據這一特征得出了英漢互譯時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對我們從事翻譯活動和教學都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靜態;動態;翻譯實踐;轉換
一. 英語呈靜態
英語的靜態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名詞化
名詞化主要指用名詞來表達原屬來于動詞(或者形容詞)所表達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詞來表達動作、行為、變化、狀態、品質、情感等概念。(連淑能,1993)運用名詞化的表達法可以使行文更加貼切、簡潔、表述更加的自然。名詞化現象主要表現在:表施事者的名詞和 帶有動詞意味的名詞。
1.2形容詞、副詞表達動詞意義
這也是英語呈靜態的一個重要特征。英語常用動詞的同源形容詞與弱化動詞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動詞的意義。
1.3告示和標題式短語
這里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在國外一些國家,經常會用一些告示和標記來警告暗示公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另一種是在報刊編輯中,為了節約版面,達到英語的簡潔明了的趨勢,會盡量省略虛詞和其他次要的詞,僅僅把一些重要的詞語排列在一起,這樣也就會出現名詞連用的現象。
1.4.名詞優勢造成介詞優勢
介詞與名詞的搭配組成了介詞短語,很多時候帶有動詞意味,替代了相應的動詞短語。介詞優勢與名詞優勢相結合,使英語的靜態傾向更為顯著。(邵志洪,2005)
二.漢語呈動態
與英語相對比,漢語往往就多用動詞,所以呈動態趨向。它的動態趨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動詞連用
漢語中多動詞,而且有時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動詞一起用,構成連動式和兼語式。
2.2 動詞常重復或重疊
漢語動詞常以各種形式加以重復或重疊,構成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動詞結構。漢語動詞的重復或重疊,以及與之相關的句式排比或對偶,可以明顯地加強漢語動態感的表現力。(連淑能,1993)
2.3 動詞充當漢語各種成分
漢語動詞及詞組不經過形式的改變就可以充當句子的各種成分,所以在一個漢語句子里經常看到動詞堆砌的現象就不那么奇怪了。漢語動詞可以充當助動詞,置于主要動詞前后,形成動詞連用。還可以充當介詞。嚴格意義上,漢語里有許多的介詞就是由動詞演變來的。
三.翻譯實踐中的轉換
在翻譯實踐過程中,應該好好把握英語和漢語的特點,英譯漢時強化動態色彩,在漢譯英時強化靜態色彩。
3.1 英譯漢強化動態色彩
由于英語句子多采用名詞、形容詞、副詞或者介詞等來表達動態意義,因而其句子主要呈靜態。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以適應漢語的表達習慣,強化動態色彩。
3.1.1 英語名詞轉換成漢語動詞
名詞是英語的優勢詞,在英語中大量被使用。而動詞是漢語的優勢詞,在漢語中隨處可見,動詞可以充當句子的多種成分,沒有太多的限制。因此在進行英漢互譯時,有大量的英語名詞可以對應成漢語的動詞。
(1)Ford’s first pledge was, “Mr. President, you have my support and my loyalty.”
譯:福特一開始就保證說:“總統先生,我支持您,并效忠于您。”
原句中用了大量的名詞 “pledge”, “support” , “loyalty”,但是基于英語靜態和漢語動態的不同特征在翻譯時盡量把這些名詞譯成相應的動詞,讀來更符合中文讀者的習慣。
3.1.2 英語形容詞轉換成漢語動詞
在進行英譯漢時,英語中的形容詞也常常譯成漢語的動詞,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系表結構”中用來表達情感、思維、知覺等意義的形容詞常常被譯成相應的動詞。
(2)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
譯:我們非常感謝你來機場接我們。
原句中的 “are very grateful” 是系表結構,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感謝,在翻譯時往往會相應地翻譯成漢語中的動詞“非常感謝”,使說話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更好的表達。
3.1.3 英語副詞轉換成漢語動詞
和英語中的形容詞一樣,副詞在翻譯的時候往往也可轉換成漢語的動詞,使得表達更加的貼切。
(3)Down with the old and up with the new.
譯:破舊立新。
原句中的 “down” 和“up”都是英語中的副詞,但是在這里卻可以表達動詞的意義,所以在翻譯的時候直接譯成“破除”和“樹立”。使呈靜態的英語成功地轉換成了呈動態的漢語。
3.1.4 英語介詞轉換成漢語動詞
介詞是英語特有的詞類,使用頻率非常高。英語常用介詞短語取代動詞短語,實現以“靜”代“動”。因此在英譯漢時,可以將英語介詞或介詞短語轉換成漢語動詞或動詞短語,使譯文更加地道。
(4)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譯:說完這些話,她便離開了。
“with these words”是典型的介詞短語,with一般是翻譯成“用,隨著,支持,和…在一起”。在此句中,把這個短語連在一起翻譯時就轉換成了動態的意思,也即說完這些話。
3.2漢譯英強化靜態色彩
在翻漢譯英時要進行轉換,將漢語中呈動態的動詞轉換成英語中呈靜態的名詞,形容詞,副詞以及介詞。
3.2.1漢語動詞轉化成英語名詞
英語呈靜態,名詞多,而漢語則呈動態,動詞多。通過漢語動詞到英語名詞的轉換可以解決英語中動詞難以處理的情況。
(5)林則徐認為,要成功地禁止鴉片買賣就得首先把鴉片銷毀。
譯:Lin Zexu believed that a successful ban of the trade in opium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drug itself.
這個句子里有幾個動詞連用:認為,禁止,買賣,銷毀。碰到這種情況時要把漢語中的有些動詞轉換成英語中的名詞。通過這種轉換使得英語結構清晰,順應英語的特點。
3.2.2 漢語動詞轉換成英語形容詞
在翻譯時應該根據需要,把漢語中的動詞轉化成英語中的形容詞。
(6)他們由于害怕困難,寧愿走容易走的路。
譯:Afraid of difficulties, they prefer to take the easy road.
上述句子中,漢語原文中有動詞短語:害怕困難,寧愿,走。用形容詞短語afraid of difficulties將害怕困難翻譯的恰到好處。這里還有一層因果關系,因為害怕困難,所以他們寧愿走容易走的路。
3.2.3 漢語動詞轉換成英語副詞
漢語中一些動詞在譯成英語時可以采用副詞,避免了譯文出現幾個動詞同時出現的情況。
(7)你要是一定要去,等我叫他出來。
譯:If you insist on going, let me fetch him first.
上例中,后面一個分句中有“等,叫,出來”幾個動詞,如果直接譯成“wait for me and…”,會使人感覺十分冗長且中式英語味道太濃,因此采用副詞“first\",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3.2.4 漢語動詞轉換成英語介詞
著名翻譯家許孟雄教授在《英語介詞在漢譯英中的作用》(《翻譯通訊》,1983年第9期)一文中說:“在某些情況下,英語介詞是能夠用來代替漢語動詞的。”(張震久,孫建民,2009)我們在從事漢譯英時應該使譯文適合英語習慣,注意英語介詞的使用。
(8)這次會議具有重大意義。
譯:This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漢語原句中有動詞“具有”,如果直接翻譯成has或者possesses,英語讀者會覺得莫名其妙。所以根據外國人的習慣,用了表示靜態的“of +形容詞+名詞”的復合結構。
四.結語
翻譯中大部分問題都起源于兩種語言的差異。“靜態”與“動態”相互間的轉化過程是英漢差異中重要的一點,掌握好英語呈靜態漢語呈動態的特征就能更好的掌握英漢語言形式之間的對應轉換規律,才能翻譯出通順、流暢、自然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連淑能.1993.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4 -127.
[2]邵志洪.2010.靜態與動態-傳統和認知語法視角下的英漢語言表達狀態對比[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暨國際英漢比較與翻譯研討會論文集(11): 94
[3]邵志洪.2005.漢英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3-30.
[4]張震久、孫建民.2009.英漢互譯簡明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