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最終培養出的學生將面向生產的第一線,是企業發展的生力軍。為了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生產者,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更要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忠于職守的勞動者。在中職院校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到教材內容的講解、關注到學生的技能的提高,同時也要通過改革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中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
前言:在當前中職院校教學中,對學生展開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中職院校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院校教學中一直以一種并不是很明顯的方式存在,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調整,全面推進職業道德教育的整體發展。 本文即針對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措施等做出進一步思考,以期為日后職業教育發展做出啟示。
一、中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在當前中職院校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逐漸得到了關注,但是反觀我國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職業道德教育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事實上的重視程度都并不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職業院校教學存在重技術輕道德的現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個崗位對于員工的專業素質要求都日漸提高。在當前職業道德教育中,教師會更加關注到學生的專業技能,希望為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專業的技能在未來社會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更具備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職業教師的考核等最終還是要依據其學術貢獻,而教學質量也多數采用這樣的方式,因此,教師會更多的關注到對學生教材內容的教學,而不是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當教學質量成為考核的標準的時候,教學的傾向性則更加明顯了。
其二,職業道德教育缺乏明確的教學體系。職業道德教育應當如何開展,關于道德品質的問題應當是融合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學生對于事物的一種觀點與看法。而職業道德教育對于中職學生是急迫的,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使學生理解職業道德的意義,并且將其作為自身的一種必備素質去培養,是教師必須考慮到的問題。職業道德教育是在教材中很少有專門體現的部分,也是在中職學生思想品德課程中所占的很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職業道德教育也不是在課堂中能夠通過講解來獲得的,就像是小時候家長和老師都告訴孩子要尊老愛幼,然而只有當孩子在公交車上能夠主動為老人讓座了,也才是明白了尊老愛幼的內涵。在職業教育中,縱使教師以說教的形式為學生講解了一系列的知識內容,學生仍然很難主動的運用于實踐,職業道德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1]。
二、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院校教學中發展的意義
(一)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發生著轉變,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是擁有良好素質的綜合性人才。這種綜合性體現在良好的職業素養、不斷學習提升的專業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隨著發展要求的變化,職業院校教學也在不斷地做出調整,然而長期以來的教育的固有觀念限制下,教學中明顯的存在著比例不協調的問題。教師仍然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等。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能夠促使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走得更遠,是提高其自身素質的表現之一[2]。
(二)職業道德是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因素之一
在中職院校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成長狀態。中職院校學生多數都是從初中升高中的過程中因為成績的原因而未能升入理想的高中,最終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的年齡還普遍偏小,與同年齡段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相比較,他們可能會更早地進入社會,面對著殘酷的社會競爭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具備一技之長,更要培養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做個好人。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一項,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在當前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專業素養的教育,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推進學生個人素養的完善,為學生未來的進一步成長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增加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明確自身的意義所在,這也是當前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素養的影響[3]。
三、中職院校提高學生個人素養的策略思考
(一)完善教材中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近年來我們不斷地強調教育教學改革,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就要牢牢把握住改革的大勢,融入其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完善與改革,增加其中關于職業道德的教育部分。在中職學習的思想道德與法律素養教材中,量身定制增加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包括一些職業案例添加、匠人精神等都要適當的進行整理與融入。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改革,進一步拓寬思路,在原有的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實踐的成分,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這也是中職教學中急需增加的部分,需要學校對現有課程進行設計,不能拘泥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習,而是要全方位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
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領導者也是學習的合作者,一言一行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在中職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專業性及對所學知識的熱情,才能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適當增加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能夠在對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運用這些技能,而幫助學生成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我們強調學生的職業道德,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也同樣適用于教師,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與書桌前的職業院校教師也必然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地教育,這也是教學中需要關注到的問題。
(三)增加校企合作
在職業院校教學中,通過校企合作增加學生的實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關鍵。職業道德不是在教材中能夠講解完成的,需要學生切實的進入生產第一線,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逐漸培養出來。在中職教育教學中,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進入企業實習的機會,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除了讓學生走進企業,更要嘗試讓企業的人員進入教學工作中,對口指導,也就是職業教育中常見的“雙師制”,能夠使企業代表與學生直接交流,并且將在生產一線積累下來的經驗、熱情以及那種干勁兒傳遞給學生。
(四)調整教學評價體系
在當前中職教學中,教師需要適應改革的調整教學評價體系,畢竟學生的個人素質是不能通過一紙試卷考察出來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將“終結性考察”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最終實現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在當前中職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設定一定的“誠信檔案”,將學生個人的成長進行記錄。聘請專門的輔導員,為學生進行輔導,通過課下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對學生的考核過程中,設定卷面考核與口試相結合,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相結合的原則,考察與考試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最終實現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
在中職院校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個人素質,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這樣的改革不是學校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而是要通過正規教育部門的調整,全面推進教學體系的轉變;尋求到企業的關注與合作,增加學生在生產第一線的實踐機會,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斌.對職業教育中德育的幾點認識[J].職教論壇,2002,19(7):64—65.
[2]董素玲.專業思想教育是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J].高等建筑教育,2003,16(2):13—14.
[3]覃華日.新時期加強中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J].職業教育研究,2004,18(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