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領域的改革和創新,教育部門逐漸提高了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視,逐漸完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實施開放性教學成為新時期語文教育的發展目標。本文以此為研究背景,通過對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進行科學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利用語文教學改變傳統教學現狀、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出了科學的對策。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教育對策;實踐
引言:
當前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優化,明確了小學語文課程革新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總結傳統教學的不足,打破以往教學形式的固定化,有效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如此不僅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起到重要的影響,同時,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實踐的探討,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烘托開放性的課堂氛圍。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學習環境的塑造,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不注重學生的掌握情況,沒有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另外,個別教師對課堂紀律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課堂上出現學生插話或提出質疑,教師就會認為這是不遵守課堂紀律和影響課堂教學進度的行為,并對其嚴懲不貸,因此,學生多數在語文課堂上被動聽講,不敢發出不一致的聲音,導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被遏制,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筆者認為教學氛圍是學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開放式的課堂環境,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使學生善學、樂學、主動學。同時,教師也要放下身段和教師的威嚴,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和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探討學習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宣布答案。比如,在《草船借箭》的學習過程中,經過閱讀學生產生很多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一說,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從文中的數字開始分析文章、有的同學說文章重點突出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有的學生說主要應該研究曹軍上當的原因等等,對于來自學生不同的聲音,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從而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設置開放性的教學情境。
新時期的小學生視野開闊,接觸事物比較多元化。因此,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不能夠為學生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學生將傳統教學稱之為“老調長彈”,早已失去了學習的新鮮感。而且,教師不能形式化的教學充當教學的創新,教學情境不是簡單的播放多媒體,更不是講一件與課文有關的故事,而是要營造真實的氛圍,是學生身臨其境,融入到教學中,深刻理解課文的含義和思想。教師只有不斷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做到真正的走心,才能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授《愛迪生救媽媽》的課文時,我會在上課之前給每個學生先發一個小鏡子,讓他們拿著小鏡子互相觀察,上課時再讓學生們拿著小鏡子圍成一圈,中間用一個手電代替蠟燭,不斷變換光照的角度和折射的方向,由學生們自己來觀察光線的變化。這樣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學生們就能夠輕松地理解愛迪生救媽媽的原理。通過這樣的觀察,學生們也能對課文表達的思想理解的更加深刻,一方面能夠欣賞愛迪生的機智、臨危不亂,同時也能理解愛迪生對媽媽的情感。這樣的情景教學往往比教師口述或者多媒體演示更具有說服力,也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開放性的語文課堂自然高效。
三、擴展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不是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和詞語,而是在學習語文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更多的語文運用能力,靈活的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們活學活用,提高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組織學生通過網路搜集有關翠鳥的圖片和資料,再與教學相結合,從而更加透徹的理解文章,感受大自然生物的魅力,教學中教師不要對每個問題都一一講解,而是要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大家討論下翠鳥都有哪些生活習性呢?由于課前學生已經搜集和整理了翠鳥的綜合資料,對于這個問題自然不在話下,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已知的經驗中總結問題答案,完成知識的遷移和拓展,還能夠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小動物的高尚品質,是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升華,推翻了傳統教學封閉的教學模式,令小學語文教學更具開放性,更加高效。
結束語:新時期,小學語文教育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首先是促進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學中的“以人為本”理念的實施,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將課堂教給學生,并給與其一定的引導,促使其積極進步。同時,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努力創造開放化的教學環境,實施開放性教學,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會果.淺談新背景下小學語文開放性課堂教學的構建 [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3(32).
[2] 趙潤菊.淺談新背景下小學語文開放性課堂教學的構建 [J].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