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和恩格斯說過: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我們創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就是根據時代和我國社會發展需要來進行建設的。思想掌握群眾,既是運用一定階級的思想掌握本階級群眾的活動,也是運用一定階級的思想影響和掌握其他階級群眾的活動,而中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先進思想掌握 群眾的活動。思想掌握群眾集中而充分地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主要內容與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一是關于人的思想產生、形成和變化的基本原理;二是關于人們思想與行為活動變化的基本原理;三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基本原理。這些基本原理,是通過具體的理論、觀點系統表達出來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概念范疇、理論基礎、地位功能、產生根源、本質、規律、價值、結構、原則、方法論、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等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形成的標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問題的理論基礎。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識的聯系和區別
所謂理論,是指人們對自然、社會現象,按照已知的知識或者認知,經由一般化與演繹推理等方法,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性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系統結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識,是能夠增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力和解釋力的知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認識成果,按其獲得方式可區分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按其層次可分為初級形態的經驗知識和高級形態的科學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也可稱之為系統化的科學知識,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及其規律相對正確的認識,是經過邏輯論證和實踐檢驗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斷和推理表達出來的知識體系。并包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識,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識中的經驗知識尚未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高度。
二、思想掌握群眾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本質
(一)、思想掌握群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之所以是思想掌握群眾,在于它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內涵。思想掌握群眾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明確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素樸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理論掌握群眾的過程,就是理論說服群眾的過程。
徹底的理論,才能徹底說服群眾。列寧也曾指出:“思想一經群眾所掌握,就會變為力量”。他強調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列寧認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灌輸”到工人中間去,才能使工人形成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這種思想意識的“灌輸”過程,也就是思想掌握群眾的過程,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掌握工人群眾的過程。
思想掌握群眾是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深刻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往往深刻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階級或集團,為了實現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對人們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思想影響的社會實踐活動。一定的階級或集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一定的社會成員或群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對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思想影響的過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即思想掌握群眾的過程。在這里,“思想”總是體現為反映本階級或集團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的一定的理論體系和思想體系,總是體現為一定階級或集團的理論化、系統化的思想意識。“群眾”則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廣大社會成員,“掌握”則是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思想影響 的自覺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思想掌握群眾,運用反映本階級或集團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的理論化、系統化的思想意識,自覺地影響和掌握群眾的思想,指導和推動群眾的社會實踐,以實現本階級和集團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的過程,這也就是一定的思想為群眾所掌握、一定階級或集團的思想對象化、群眾化、實踐化的過程。
(二)、思想掌握群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屬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之所以是思想掌握群眾,還在于思想掌握群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深刻的、一貫的和穩定的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屬性,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共同屬性。思想掌握群眾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規定,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的根本的屬性。
思想掌握群眾是貫穿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根本屬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封建社會存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存在;不僅當代中國社會存在,當代西方社會也存在;不僅統治階級當中存在,被統治階級當中也存在。不論哪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是一定階級運用本階級的思想影響和掌握本階級內部和本階級外部群眾的活動。革命戰爭年代,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我們黨都注重把思想掌握群眾作為戰爭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內容和戰爭勝利的首要條件。
(三)、思想掌握群眾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實踐活動的本質區別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之所以是思想掌握群眾,還在于思想掌握群眾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 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本質區別。
思想掌握群眾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還在于它集中而深刻地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廣泛的群眾性、生動的實踐性和自覺的超越性,這些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重要特征。
思想掌握群眾是貫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始終的根本屬性。思想掌握群眾不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無處不在,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無時不有。思想掌握群眾既貫穿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也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一切活動的始終。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的一場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中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三、結束語
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以在全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作為開端的,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它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它為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變革拉開了序幕,奠定了思想前提。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每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克難攻堅時,都會遇到相應的思想問題和障礙,都始終伴隨著用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不斷影響和掌握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推動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凝聚共識,協調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而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和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葉秀山.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一卷[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4:497.
[2]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