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收入分配不平均和收入差距也隨之產生,收入差距將呈現兩級分化趨勢。如今,我國處在經濟大轉型時期,社會階層之間貧富差距日益明顯。這是發展出現的必然問題,任何社會和國家都存在。在層化現象下,各職業階層之間收入差距日漸凸顯,
【關鍵詞】:收入差距;層化現象;原因;本質
第一章中國社會的層化現象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85歲高齡、因40多年前的成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但屠呦呦的諾貝爾獎還沒有熱乎幾天,網絡和媒體很快就被一個明星演員黃曉明的婚禮刷屏。黃曉明一個婚禮據說花費2億元,于是,網絡上就紛紛質疑“屠呦呦的半個客廳與黃曉明的2億婚禮”,其中有一篇文章標題是《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敵黃曉明一場秀!值得每個中國人反思!》,一些人認為說戲子貢獻怎能和科學家比,也有人反駁說國外也一樣,兩者之間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對于娛樂界明星高收入和科學家低回報的社會現象背后存在的方方面面原因,解決“中國明星為何比科學家得到的多?”這些問題確實有必要了解并解決。
1.2 社會分層
社會分層是社會學的一個概念,社會學家發現人類社會有高有低的層化現象。研究社會分層,通俗地講就是分析一個社會的階級結構。首先,社會肯定是分成不同群體的,彼此分工各不相同。從資源的占用角度來說,人們要想非常均等的分配各種資源本身是非常困難的。從原始部落,一般來說人們出于崇敬,往往給部落酋長的條件要好一點,到現代社會,職業不同,出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等方面也無法均等的平均分配,所以說社會分層是在任何時候任何社會都一直并長期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
1.3中國層化現象
如今,我國處在經濟大轉型時期,社會階層之間貧富差距日益明顯。社會層化現象是導致階層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中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想要達到層化現象的減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然想要消除這種現象更是異想天開,因為這是發展出現的必然問題,任何社會和國家都存在。在層化現象下,各職業階層之間收入差距日漸凸顯,我們主要討論的就是如今網絡熱議的“中國明星為何比科學家得到的多?”問題。
第二章 經濟學角度闡述其本質
2.1 社會勞動與回報
娛樂界的藝人作為社會勞動者,他們用自己的才藝為社會大眾帶來藝術享受與審美情趣,他們得到一份適當的經濟回報理所當然,然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之間,我國娛樂界藝人的收入逐年提升,其中有一部分是國家經濟水平發展的結果,但大多數部分卻由其行業趨勢與粉絲經濟以及社會分配狀況不合理所致,其次,一些科研成果盡管潛在經濟價值非常大,往往科學家幾年幾十年潛心研究出來的科研技術與成果最終不能夠及時產生社會經濟效益,科學家也自然沒有相應的經濟回報了。
事實上,社會出現如此現象即科學家沒有明星得到的多的現象并非無緣無故,而是市場經濟政策制度缺失所致,也是社會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過大的縮影,相關部門應該盡快推動有利于改善行業(包括娛樂業科技界)收入之間畸形發展的全面政治制度和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2.2 投資,收益,定價,買單
首先說各自的投資與收益問題,屠呦呦當年發現青蒿素的時候是1972年,當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時期,文革還在進行,那時屠呦呦作為年輕科學家捧著人人羨慕的“鐵飯碗”,當時待遇還是相對不錯的。而黃曉明幾乎是一切全憑自己投資,自己拓展市場,所有的風險全由個人承擔,所以在市場回報上,自然也是自己應該拿到更多,獲得市場的巨額回報,也是理所應當的。
至于誰定價,誰買單的問題,青蒿素的買單者是患者,是被動買單;黃曉明作品是普通公眾,全憑自愿。被動買單下,一般來說定價的人掌握主動權,但如果定價很高,很多患者買不起,又會指責屠呦呦賺錢太多。黃曉明的買單者全是自覺自愿的普通公眾,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不是定價問題,而是如何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去娛樂大眾。青蒿素能夠從身體上治病救人,讓生命得以持續;藝術能夠從心靈上陶冶情操娛樂社會,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有趣。
第三章 判別標準與價值實現
3.判別標準與價值實現
每個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每個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社會更是多元的。因此社會的價值觀也應該是多元的。如果認為黃曉明得到的比屠呦呦多,那只能說明對這件事的價值判斷標準是“錢”。因為只有從錢這個角度來講,黃曉明才比屠呦呦多。但錢不是世界唯一的判別標準。屠呦呦是一個能在人類醫學發展史上留下印象的人。這就是令多少人都羨慕的“青史留名”。古往今來,當紅的人多如牛毛而又如白駒過隙。而只有真正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人,才會永載史冊。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明星們是難以想象的。
娛樂圈靠名氣驅動,科技圈著重于科研結果。首先本質就是不同的,娛樂圈就是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的,娛樂大眾的,直接作用與大眾,知名度比較高。而科學家和學者工作的對象是學術,他們要通過自己的學術成果來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前者本來就是小眾產品;后者本來就是大眾產品,前者是容易被人理解的,輕松的,與人們思想處在一個水平線上;而后者是前沿的,難以理解的,看似和人們關系不大的,研究的問題屬于高精尖的。
不可否認,現在中國社會娛樂圈的明星賺錢賺得太容易了,可另一面再過十幾年幾十年,當我們這一代成為歷史,黃曉明及其巨星們,可能無法引起世人的關注。相反的,中國的科學界、醫學界則一定不會忘了屠呦呦的名字。社會的膚淺和追星文化的塑造造成明星們賺錢太過容易。如果媒體自覺一些,不開娛樂版,不報道那些娛樂圈八卦消息,那些明星可能并不會被炒的如此熾熱。
結論
究竟明星和科學家誰得到的更多呢?我們對待這些問題應該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分析,看待這個問題就資金收入來說可能明星收入更高一些,就整體而言,可能無法得出誰得到的更多,因為這涉及到資金,名譽,影響,貢獻等等多個角度,我們無法用一個確切的對比方式得出結論。我想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國家能夠制定相應的政治經濟政策,調節好收入杠桿,完善分配制度,那么這些問題很快能夠解決。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各階層收入差距分析》李強 (《科技導報》. 1995)
[2] 《看懂中國貧富差距》徐滇慶 李昕(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