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候鳥型人才是解決當前三亞市人力資源匱乏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人才使用效率緩解人才壓力的重要渠道。文章在解讀候鳥型人才的內涵基礎之上,分析了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引進的實踐經驗,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旨在促進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引進戰略的發展,為三亞市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鍵詞】:候鳥型人才;三亞市;人才流動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大量的候鳥型人才。而三亞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口岸,是正在建設中的國際化旅游精品城市。近些年來,三亞市政府積極貫徹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認真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在柔性引才工作當中取得了諸多成效,在加快三亞市經濟轉型升級過程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隨著三亞市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候鳥型人才提供支撐,而后鳥人才是三亞市獨特的人力資源沖鋒,發揮候鳥型人才的智力資源,能夠為三亞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候鳥型人才的內涵解讀
候鳥,是指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顧名思義,候鳥型人才,是指隨季節變化而來回遷徙的人群,與之不同的是鳥類的遷徙是為了生存,而候鳥型人才的遷徙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由此可見,候鳥型人才與一般勞動力有所不同,其通常是一種中高層次的人才,特別是以技術型和智力型為主。由于候鳥型人才具有來回遷徙的特點,因此,其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往往具有彈性特質。候鳥型人才的出現,本身就是基于環境的變化而來回遷徙的環境土壤,所以對于候鳥型人才而言,彈性化、柔性化的運用模式是最為有效的,將人才的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采取季節性的階段性的人才模式,即候鳥型人才,可以自由選擇季節性地來工作,可以突破一個固定的組織機構。
二、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引進的實踐經驗
1.人才引進途徑相對狹窄
目前,三亞市在候鳥型人才的引進方面,主要是基于政府層面,通過市委市政府所成立的專門的工作小組定期在全國各地其他城市進行宣講活動,或者通過工作小組主動與國內的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聯系商議候鳥型人才的合作方式。為了推動候鳥型人才的引進,三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三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構建了專門的候鳥人才服務平臺。然而,這些工作人就以政府為主導,缺乏各類社會組織機構的參與,人才引進途徑相對狹窄。
2.人才引進結構相對單一
在三亞市候鳥人才服務平臺所公布的7名候鳥人才名單中,主要集中于衛生技術領域,服務方式以退休返聘及短期兼職為主,而諸如現代制造業、旅游業、金融業等候鳥型人才較少。而三亞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口岸,其現代制造業、金融業、旅游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轉型,是一樣專業的高素質的人才結構為基礎,當前,三亞市的候鳥型人才以退休專家為主,青年人才十分稀缺。而青年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與創新的潛力與空間,因此,當前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引進的結構相對單一,不能夠為其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人才引進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近些年來,三亞市政府在推進候鳥型人才引進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例如,三亞市天涯區政府為了提高該區的軟環境實力,大力加強“候鳥”專家的智力保障,專門成立了人才工作站,讓180名候鳥人才有了“家”。該人才工作站主要為天涯區審計住建部衛生教育等部門引進專業人才,優化人才環境,搭建創業載體,逐步建設服務精美天涯的人才隊伍。然而,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目前尚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對于候鳥型人才的保障政策幾乎還處在空白階段,缺乏一個長效機制來為候鳥人才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
三、三亞市候鳥型人才引進的建議
1.擴展候鳥人才的引進途徑
候鳥人才的引進,關系到城市建設與發展。目前,三亞市在候鳥型人才引進的過程當中,主要以政府為主導,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參與度不高。因此,要逐步擴展候鳥人才的引進途徑,整合當地科研院所、企業、高校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資源,通過開展學術報告會、學術研討、行業交流會、人才交流等多種形式,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廣泛宣傳三亞市候鳥人才的各項政策,擴大三亞市候鳥人才的引進范圍,吸引更多的候鳥人才來到三亞。在整個過程當中,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其他組織機構全面參與的立體式的人才引進模式,實現人才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助力三亞市人才戰略的切實推進。
2.豐富候鳥人才的引進結構
青年候鳥型人才,在工作當中相對而言更加有激情、有創新力、敢打敢拼。雖然他們在工作經驗與職稱方面,與退休專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三亞市社但是他們對于會經濟的發展,更加具有潛力,應當注重青年型青年候鳥型人才的引進。三亞市是正在建設中的國際化旅游精品城市,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而言,擁有更多元化的、更豐富的社會需求,特別是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力度相對更高,對于三亞市服務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在人才引進的領域方面也應當多樣化、多層次,通過高校、科研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機構,來引進候多領域的候鳥型人才,豐富當前三亞市候鳥人才的引進結構,進而為三亞市社會經濟發展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候鳥型人才隊伍。
3.完善候鳥人才的配套政策
要想利用好“候鳥型人才”,就要為他們“筑巢”,為他們提供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在引進候鳥人才的過程當中,在前期的合作基礎上,要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候鳥型人才使用和管理辦法,在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以及其他權益等方面為候鳥人才提供切實有力的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在三亞市開展工作。通過完善后養人才的配套政策,能夠最大限度的打消候鳥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實現三亞市與候鳥型人才的常態化長期化的合作,進而讓候鳥型人才資源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最終推動三亞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在當前共享經濟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秉持更開放、更包容的觀念,讓人才可以像候鳥一樣來去自由,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合理流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驅動力。目前,三亞市大力推動候鳥人才戰略,為三亞市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其他城市及地區提供一定的借鑒,然而也存在著諸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改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目前三亞是在候鳥人才戰略的開展仍然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積極開拓思路,深入挖掘這一寶貴資源,讓“候鳥型”人才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記者黃世烽實習生雷文鈺. 為引進“候鳥”人才提供智力參謀[N]. 三亞日報,2017-07-08(002).
[2]肖皇.三亞積極構建立體式“候鳥”人才工作新格局[N]. 海南日報,2017-04-17(A07).
[3]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課題組.柔性引進“候鳥”人才的思考[N]. 海南日報,2016-05-11(A10).
[4]李磊.聚智“候鳥”精英助力海南發展[N].海南日報,2016-02-24(A03).
[5]本刊編輯部.候鳥人才助推我校藥學發展,成效顯著[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4,(01):5.
[6]劉國慶.我國候鳥型人才應用問題探究[J].價值工程,2011,(35):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