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生育政策由“單獨二孩”調整為“全面二孩”,女性的職業發展受到了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對職業女性的就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生育政策調整背景下的職業女性的再生育會進一步加劇其職業困境,諸如其離崗后再回到職場所面臨的自身適應問題和工作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等。
【關鍵詞】:二孩政策;女性職業發展;女性權利;影響;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發生了結構性失衡。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可能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再到五中全會提出放開“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在這一政策實施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其中生育二孩的女性遭受就業歧視的現象有所加劇,帶來產假和職位的一些矛盾。對于就業、有職業發展理想的女性來說,無論是從實現個人價值還是從維持一個家庭生活來說,就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同時,提出一些建議社會要轉變觀念,尊重女性就業的權利,
一、二孩政策實施現狀
二孩政策的現實效果與政策預期具有較大的差異。從近期媒體的調查報告中看出,全面二孩的實施狀況在實踐中并不樂觀,有效生育意愿率不到三成。在現有社會發展下,我國女性在生育方面已扭轉了傳統的弱勢地位,她們的意愿已成為是否生育的關鍵因素。而影響女性生育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職業女性的職業發展與生育孩子對職業女性的影響有很大程度上的關系。全面二孩開放的同時,也意味著女性多次生育,這使得女性在就業和生育上的選擇困難進一步加重。加之“女性意識”的覺醒,現代女性拒絕成為男性的附庸,追求獨立和對自身的重新認識,敢于反對傳統的“相夫教子”觀念而更愿意去開創事業以實現自我價值。當下,二孩政策的進一步松綁和推行勢必會對女性生活和工作方面產生影響,如何做好兩者的平衡考驗著每個女性的智慧。
二、二孩政策對女性職業的影響
勞動權屬于基本人權,女性權利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自然享有男性相一致的就業權利。勞動就業的權利使得女性能夠實現自身價值,提高其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同時勞動就業權利也是女性受教育權利的主要目標。就業問題是職業女性在選擇生育是首先考慮的因素,二孩生育對女性公平就業和職業發展造成了影響。
(一)二孩政策導致女性職業中斷
女性生育對就業造成的影響不僅來自生育本身,還源于生育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經歷生育或者多次生育的職業女性遭遇由此引發的其他后果,包括職業中斷職業向下流動。女性生育的“孕產哺”三期將近帶來一年多的工作暫停期,同時女性生育完,對于家庭孩子所要花費的精力比男性要多得多,出了孕期、哺乳期必須付出時間之外,還要承擔更多日常的家庭瑣事、教育孩子等責任。若生育撫養時間過長,容易出現于社會脫節的現象,固有的知識結構可能不能適應工作單位用人的需要。女性生育二孩之后再次回歸職場,較之生育第一個孩子更容易遭遇產假期間單位聘用或調離用他人代替其崗位甚至是撤銷崗位的風險,面臨調離崗位和職業等級下滑的困境。生育的孩子數量越多,職業女性因此而承擔的社會責任就越大,所要花費的物力、精力、財力也更大,一些職業女性的職業也因再次生育而中斷。
(二)二孩政策影響女性就業狀況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區間是一定的,加之現在普遍晚婚晚育,生育一個子女尚且時間緊迫。社會女性生育孩子的黃金年齡也是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選擇生孩子必然會影響女性的職業發展。同時女性生育期間,尤其是二孩政策剛開放,辦公室人員出現空缺的現象,用人單位不得不找人代替其工作,加大了公司的經營成本。甚至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在錄用新職員前,提出只錄用已婚已生育的女性,女性的結婚生子以及對家庭的更多照顧導致工作時間、地點的限制,職業女性的“母性”特征是比男性更為突出的問題,同時,女性和男性在工作經驗、勞動投資方面的積累呈現出顯著差異,這對用人單位錄用或提拔女性選擇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多次生育行為,無疑是對女性的職業生涯的負擔。除此之外,多次生育還擴大了男女收入的差距,加重了就業中各類性別的歧視。
三、消除二孩政策對女性就業影響的對策思考
(一)完善生育保險制度
在就業領域,基于生育原因對女性的歧視既存在于求職過程中,也存在于雇傭關系中。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有利于新形勢下保障婦女生育和就業權益。如果生育津貼等其他內容不到位,可能導致育齡婦女在津貼保障等方面的權益被忽視,加重女性的生育乏力和負擔,使想就業、有職業發展理想的女性難免對生育產生顧慮,甚至不得不放棄生育,影響家庭的幸福感。若在生育保險制度的保障下,女性的就業權益和女性權利得到了保障,同時也促成了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緩解先前所提到的女性生孩意愿低和二孩政策遭到冷遇的現狀。
(二)提升女性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對于一部分現代女性來說,工作對于她們來說并不是處于家庭經濟上的原因,更多的是處于女性精神上追求。女性生育二孩將面臨時間、精力乃至財力上對職業發展有極大的擠壓,從個人層面來說,擁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女性應該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規劃更合理有效地平衡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的方式。在計劃生育二孩前,積極規劃并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防止因為生育二孩而降低自己的職業追求目標和自身的就業競爭力,為生育二孩之后,為回歸職場的準備做好基礎,讓生育對后續的工作效率和連續性的影響盡可能減小化。這有利于在當今社會,維護女性自己在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地位。
(三)建立全面二孩女性就業歧視法律制度
女性在生育二孩時,在就業和工作上受到了不平等的歧視。就此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保障懷孕和哺乳期女性充分就業,并禁止基于生育的就業歧視和解雇。歧視,是反女性就業歧視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國相關法律,比如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合同法、女職工特別保護規定等,對于保障生育女職工免予基于生育原因的解雇作了非常全面的規定。但是,這些法律規定是比較硬性的,對于如何構建,或者是如何消除生育女職工在求職過程中遭遇到的歧視,在個別法律規定中是有欠缺的。所以在法律的制定過程中,必須加強就業的平等保護,形成男女平等效益的制度安排,這對協調女性二孩生育與職業發展的矛盾將具有多重的正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