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11月,ofo共享單車在北京宣布正式開啟城市服務,推出新一代小黃車ofo3.0,并啟動“城市大共享”計劃。共享單車一時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本文主要研究“ofo”共享單車的以1換N模式運行的可行性。
【關鍵詞】:ofo共享單車;以1換N;可行性
一、ofo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的提出
今年一款車身亮麗的“小黃車”進入人們的視線并迅速帶起一股騎行浪潮,而這款受大眾喜愛的小黃車即是“ofo”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經(jīng)推出后,很多人都對其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更多的是關于使用共享單車的利弊、發(fā)展狀況等等。本文另辟蹊徑,從共享單車的以1換N模式切入,對其以1換N模式運行的情況和可行度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研究。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發(fā)展背景下,繼醫(yī)療、出租車、養(yǎng)老、外賣等行業(yè)之后,這一次,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住了自行車。去年 9 月,一款名為“ofo”的共享單車在北京大學投入使用,嘗試通過手機 APP 預約的方式,實現(xiàn)師生“隨時有車騎”的目標。據(jù)了解,‘“ofo” 上線至今,已有近 7 萬輛共享單車,為全國 20 座城市超過 150 萬師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
“ofo”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在城市大共享計劃中提出,面向城市用戶,使吸納城市用戶的閑置自行車資源成為共享計劃的一部分,給予共享單車現(xiàn)金獎勵或一定期限的共享單車免費使用權。同時,把自己的自行車共享出來的市民,將獲得ofo平臺所有車輛的使用權,以1換N,以此鼓勵市民將閑置自行車共享出來,接入ofo平臺為更多人提供服務。
“ofo共享單車”,創(chuàng)立于2014年,是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首創(chuàng)無樁共享單車出行模式,致力于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ofo是目前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校園交通代步解決方案,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便捷經(jīng)濟、綠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園共享單車服務。同時協(xié)助高校回收改造廢舊自行車,解決“僵尸車”問題。
二、ofo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和可行性
(一)以1換N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
1.共享單車經(jīng)推出后,很多人都對其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更多的是關于使用共享單車的利弊、發(fā)展狀況等等。本文另辟蹊徑,從共享單車以一換N模式切入,重點研究以1換N模式運行的情況和可行度。以1換N模式即“城市大共享”計劃,鼓勵市民將閑置自行車共享出來,接入ofo平臺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服務。將自己的自行車共享出來的市民,將獲得ofo平臺所有車輛的使用權。此模式通過“科學增量+盤活存量”的方式調動國內現(xiàn)存的閑置自行車存量資源,推動城市居民綠色低碳出行,大家都可從中受益。所以對此模式的研究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2.市場的創(chuàng)新性:ofo共享單車的生產(chǎn)理念是“不生產(chǎn)車,只連接車”,這與其他的共享單車不同。例如Mobike也是共享單車,但它的單車都是自己專門設計生產(chǎn)的,每輛單車的生產(chǎn)成本很高,因此它的租車費用也會相對增加。而ofo共享單車則不同,它的遠期愿景是不生產(chǎn)單車,只連接單車,加之它采用以1換N模式,鼓勵市民將自己的單車共享出來。因此它的單車生產(chǎn)成本相對很低,租車費用也很低廉。相比于其他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它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3.高校推行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ofo上線至今,已在19個省市22座城市的200多所高校里運營,致力于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了便捷經(jīng)濟、綠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園共享單車服務。雖然共享單車已經(jīng)在很多高校中普及,但其以1換N模式卻并未在高校中運行。事實上,高校中有很多閑置和廢棄的自行車,學生可以將這些單車共享出來,以此獲得ofo平臺所有車輛的使用權。這對有些同學來說,可能是一筆更劃算的交易。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行車的使用率,讓閑置單車產(chǎn)生效益。所以高校可以嘗試推行以1換N模式,這具有一定的可行度,同時也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二)以1換N模式的可行性
1、研究基礎:
(1)社會基礎:ofo單車自啟動以后,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其以1換N模式也慢慢被人熟知,并且在一些城市開始推行。是以公眾對ofo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認同,這為我們的研究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2)物質基礎:研究在金華市婺城區(qū)展開,比較貼近生活。通過手機、電腦查閱、獲取資料,方便快捷。這些都為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3)人員基礎:組內成員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認真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積極協(xié)助負責人與其他組員一起完成調查研究,提高了研究的效率,為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2、研究方法:
(1)收集資料:通過上網(wǎng)搜尋、查閱相關期刊資料、查閱圖書館文獻和實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推行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的相關資料,為后期開展調查研究做好充足的準備。
(2)問卷調查:以金華市婺城區(qū)市民為調查對象,設計調查問卷,力求通過問卷的調查結果反映出以1換N模式運行的可行度情況。問卷采用抽樣調查的形式,向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yè)、不同性別的婺城區(qū)市民發(fā)放,并且及時回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人物訪談:在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同時,進行人物訪談作為輔助。以金華市婺城區(qū)市民為訪談對象,從中選取幾位具有不同代表意義的市民進行訪問。采訪他們對于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在金華市婺城區(qū)運行的可行性,并且與調查問卷結果相結合,使研究更充分、徹底。
(4)得出結論:綜合以上研究方法,結合問卷調查和人物訪談的結果,分析總結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在金華市婺城區(qū)乃至高校的運行可能性,結合指導老師的意見,最終得出結論。
三、小結
“ofo”共享單車自啟動以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至今為止,“ofo”已經(jīng)連接超過250萬輛共享單車,提供5億次共享單車出行服務,給超過3000萬的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在城市的街頭,共享單車隨處可見。本文主要研究“ofo”共享單車的以1換N模式運行的可行性。從研究可見,在大城市“ofo共享單車”以1換N模式運行的可行性較大,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周有強,羅筱曉.套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輪子,共享單車能跑多遠[N].工人日報,2016-09-28.
[2]王曉映.ofo共享單車點燃資本市場,戴威抓住短途代步剛需謀盈利[N].通信信息報,2016-12-08.
[3]李敏蓮.共享單車市場調研與分析[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