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結果 護理指導貫穿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始終,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論 通過臨床護理指導可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堅持科學地、系統的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護理;臨床護理;對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內分泌代謝疾病,治療目的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防止并發癥,延長患者生命。
1.臨床表現
患者可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飲、體重下降;善飲、多食;消瘦、疲乏;皮膚瘙癢;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減退、陽痿不育、月經失調、視力模糊等。
并發癥: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眼部病變、皮膚病變、感染等。
2.護理
2.1. 心理護理:老年糖尿病并發癥多,往往因病程長,用藥多而出現憂慮、抑郁心理,易產生消極情緒,有時拒絕服藥不配合治療。故護理人員要理解、關心患者,多與患者交談,多講解一些治療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將糖尿病的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誘發因素等告訴患者和家屬,使他們知道糖尿病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終身治療及適當的體育鍛煉,也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長壽。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緩和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2.2. 飲食護理:多數老年患者攝入肉、魚、蛋、食油較多,從而導致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故應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量。注意補充維生素、鈣和鐵,增加磷的攝人,其可提高紅細胞釋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變的發生。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總熱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點;限制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飲食以少鹽清淡為宜,少食動物內臟、少食松花黃、少食含飽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動物油等。最好是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纖維較多的飲食能增加胃腸道蠕動,促進排空,減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記錄每天出入量,定期復查血糖、尿糖、24小時尿糖定量,觀察病情轉變情況,定期測量體重,發現病情變化,應遵醫囑適當改變進食量。需要注意的是,飲食治療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礎治療,應嚴格和長期執行。
2.3. 運動指導:運動療法能促進糖的氧化利用,增強末梢組織特別是肌肉對胰島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將更多的皮下注射儲存的胰島素調動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體重降低,對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應要求患者堅持長期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采取的鍛煉形式應為需氧活動,如步行、騎自行車、健身操及家務勞動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定時、定量。一般每日堅持半小時左右,可酌情延長至1小時。運動時間宜在餐后1小時,可達到較好的降糖效果。不宜空腹運動,長時間運動者應適當增加食量。為了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最好選擇在飯后血糖較高時進行。但活動要以不感覺疲累為主,運動時手邊要備有糖塊或餅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覺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癥狀時,立即食用,以預防或減輕低血糖癥狀。
2.4. 藥物指導及護理:降糖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數為Ⅱ型糖尿病,常常給予口服降糖藥治療,護理人員應準確掌握各類藥物的藥理及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劑量數據、毒副作用及過敏反應,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經飲食控制無效的肥胖患者及飲食控制加磺脲類降糖藥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選用雙胍類藥物治療。胰島素:胰島素不能冷凍,避免溫度過低或過高(不宜<2℃或.>30℃)及劇烈晃動,注射前1小時自冰箱內取出。普通胰島素于餐前30分鐘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在早餐前1小時注射。長、短效胰島素混合使用時,應先抽短效胰島素(普通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魚精蛋白鋅胰島素),以免長效混入短效內影響普通胰島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應選皮膚松軟處,如上臂外側、臀部、大腿前及外側、腰部、腹部,且要按順序輪流選擇,每次注射要離開上次注射處至少3厘米,重復注射部位要間隔8周以上,以防止皮下組織萎縮或增生、皮下硬結、局部紅腫等反應,影響胰島素的吸收。胰島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反應、胰島素過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給患者講注射胰島素的正確方法,并講解胰島素和各種降糖藥的藥理作用、副反應及注意事項。一般要求每2~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況,并及時調整用藥劑量。
2.5. 皮膚護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及血液內含糖量較正常人高,細菌繁殖力強;機體形成抗體能力較正常人低,且白細胞殺菌力與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現皮膚瘙癢與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復。注意指導患者勤洗澡、勤更換衣物,用溫和的洗浴用品,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每天以溫水洗腳,以柔軟淺色毛巾擦干,同時檢查足部是否有破損,如有破損應及時治療。注意檢查和保護皮膚的完整性,減少或去除因小傷口未及時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時翻身,按摩皮膚受壓部位,預防褥瘡發生。
2.6. 健康教育: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潔,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膚、會陰部的清潔。少去公共場所,戒煙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導患者學會尿糖定性測定,有便攜式血糖測定儀者向患者說明并演示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同時讓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測定的結果意義。指導家屬應關心和幫助病人,協助病人遵守飲食計劃,堅持運動療法,并給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鼓勵病人與疾病作斗爭。指導病人定期門診復查,叮囑隨身攜帶識別卡,必要時隨身攜帶糖果,以備急用。如有病情變化及出現并發癥的征象時,應及時就診。
3.小結
老年糖尿病治療目的是控制血糖、糾正代謝紊亂、防止并發癥,延長患者生命。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指導患者,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動權。總之,護理指導貫穿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始終,通過臨床護理指導可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堅持科學地、系統地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于翠鳳《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醫藥
[2]王玉順,李明《門診老年患者心理護理探討》,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3]許秀英《預見性護理》,國際衛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