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務員的進取心直接影響著效能政府的實現情況。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綜合可能影響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當前政府部門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成為制約政府效能的重要瓶頸。本文從科層制、問責制兩個角度分析了公務員進取心現狀的原因,并從原因出發,給出了提升公務員進取心的策略,為政府部門管理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公務員;科層制;問責制
公務員是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者,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權力的行使者,其進取心直接影響著效能政府的實現情況。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綜合可能影響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當前政府部門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成為制約政府效能的重要瓶頸。如何激勵政府公務員,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培養其進取心,降低或消除其工作倦怠感,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現實問題。基于這樣的宏觀背景,本文從科層制、行政問責制等角度分析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公務員進取心的策略。
一、公務員進取心歸因分析
1.科層制組織模式的缺陷與失靈
雖然科層制在政府部門的運用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加強了其行政組織的嚴密性。但是作為一種組織管理形式,它并非完美無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層制的缺陷和事與愿違逐漸顯現出來,并影響著公務員的進取心。
1)科層制產生的公共權力異化
所謂公共權力異化是指公共權力被少數人所掌握而產生例如特權主義、以權謀私等腐敗行為的現象。因為科層制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那就意味著越處于組織的上層,參與人數就越少而權力級別越高,明顯存在權力相對集中于少數官員身上的問題,所以科層制從一開始就存在權力異化的隱患。事實也是如此,如今的政府部門實權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意味著擁有實權的職位數量極其有限,而下面人員競爭的數量又很龐大。再加上科層制有嚴格的等級劃分,上下級之間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所以大多數公務員到了一定的年齡后便缺少動力、開啟“養老模式”。
2)科層制組織的自我擴張與效率遞減
職責交叉、責任推諉、機構臃腫是現在政府部門的普遍問題。這和科層制的組織模式有很大關系。科層制起初的強大優勢是明確分工、提高效率。但后來,辦事效率卻不盡如人意。從科層制分工模式來看,它主要通過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細致的分工,這種分工方式會在職責細分過程中自我擴充組織。正是因為這種自我擴充導致在職公務員之間難以理清各自的職責,互相推諉、拖延,到最后只尋求自保。責任意識和進取意識的不斷弱化,以及各自都存在的僥幸心理使得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逐漸下降。
3)科層制人本主義缺失的問題
馬克思韋伯的科層制基本上站在純技術性、純管理的角度看問題,把人的發展需求、價值觀念沒有納入管理活動的考慮范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在科層制組織下,公務員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未被過分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需求難以被滿足,所以工作懈怠、安于現狀。
2.政府問責制不完善
我國政府問責制盡管己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發展勢頭良好,但并不完善,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較大問題。
1)異體問責缺位
所謂異體問責即指問責主體是本系統之外的,包括新聞媒體對執政黨和政府的問責制、法院對執政黨組織和政府的問責制等。即使在一些問責案例中,媒體、公眾的輿論壓力促使了問責的深入,但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異體問責。這些主體并沒有實施責任追究的法律權力,只能是私下里調查、暗訪。問責僅限于內部組織的上下級,就會給問責蒙上灰色。以致公務員缺少多方面的壓力來源,行為、績效沒有管制約束。
2)問責不實
問責流于形式,對責任主體的責任追究不到位,問責沒有發揮實效。現實中往往存在尋找替罪羊的情況,通過對直接責任人的查處取代對領導責任的追究,甚至于通過弄虛作假的方式敷衍了事蒙混過關。也正是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在職公務員大多選擇安分守己保住職位、不愿承擔重大事件的解決。
二、公務員進取心提升策略
1.提高公務員的工作水平和實際能力,拓寬晉升通道。
一方面,政府部門應提高組織公務員學習的頻率,公務員自身也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相關行業的理論學習并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實戰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破除官場潛規則,拓展晉升渠道。有重大實績的,要破格提拔任用,做到任用制度的靈活運用。
2.加大力度改革公務員薪酬制度。
實行收入與績效掛鉤的薪酬制度。把握好領導和普通公務員兩個系列的平衡,讓不是領導干部的一般公務員憑借自己的努力也能獲得高收入,這樣才能激勵大多數公務員勤奮工作。
3.關注發展需求,給予人本主義關懷。
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管理與科層制相融合,關注普通公務員的發展需求和個性化差異,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4.建立全面的問責制約體系
建立一套既包括國家機關也包括非國家機關的問責系統,對公務人員實施有效問責,完善問責的獨立性,公開性和民主參與,充分發揮整體的問責合力,從而使問責民主化、規范化、制度化,使政府責任真正落實到位。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實現異體問責的合法性,增加異體問責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張賢明.當代中國問責制度建設及實踐的問題與對策[J].政治學研究, 2012(1):11-27.
[2]陳翔.我國政府問責制的制度分析與現狀研究[D].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大學, 2007.
[3]余凌云.對我國行政問責制度之省思[J].法商研究, 2013(3):92-100.
[4]王慶怡.我國公務員動力機制完善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 2016(11):154-155.
[5]許耀桐.治理為官不為、懶政怠政問題芻議[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 2015(10):4-8.
[6]歐小蓉.基層公務員“懶政怠政”的治理路徑[J].領導科學, 2015(22):44-45.
[7]李晶.從科層制理論視角看中國公務員考錄筆試[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2013.
[8]陳斌.科層制視角下我國公務員管理的現狀與對策[D].復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