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自古和泰國就是友好鄰邦,地域上的臨近,促進了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傳播。本文主要從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出發,簡要分析我國的文學對泰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文化;泰國文學;影響
一.泰國文學的三個重要階段
泰國文學起源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基礎上創造了素可泰時期的泰文。這時,泰國書面文學隨之產生,泰國文學主要分為泰國古代文學、泰國新文學和“十月十四日運動”后的泰國文學。其中,泰國的古代文學包括了這幾個時期:素可泰王時期、阿瑜陀耶王時期、吞武里時期、曼谷王朝時期。我國古典文化對泰國影響最大的階段就是在泰國古代文學中的曼谷王朝時期。另外,在泰國新文學階段的進步文學時期,我國的一些革命文學作品也被翻譯成泰語傳播。可見,我國的文化文學在泰國文學的各個時期都有影響。
二.我國古典文學作品對泰國文學的影響
從18世紀開始,我國的古典文學就開始影響泰國文學并日益加深。隨著我國和泰國貿易的往來,我國的一些文化文學作品也大量的傳入了泰國。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三國演義》。在 1802 年就出現了泰文譯版的《三國演義》,繼而在泰國引發了“三國熱”,我國這時期的其他小說也被大量的翻譯成泰文傳入了泰國。據統計,從曼谷王朝的一世王到六世王這100多年的時間里,大概出版了 36 部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
從《三國演義》在泰國的傳播,使泰國文學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和改變。泰國文學改變了以往詩或詩劇的文學形式,很多作家開始學習“三國文體”。這樣,就打破了泰國傳統的繁復拖沓的古詩體的局限,并出現了很多泰國作家仿寫三國故事的作品。其次,我國的歷史小說在泰國的流傳也深深地促進了泰國歷史小說的發展。1925-1927 年被泰國文壇稱為“模擬中國古典小說”時期。很多泰國作家在這一時期創作的小說都取材于中國古典小說、史書和古籍。
另外,隨著我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傳入,一些新的詞語熟語也被廣泛的運用在泰國的文學作品當中。例如,“有眼不識泰山”、“火冒三丈”、“勇如薛仁貴”、“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
因此,我國古典文化文學在泰國的流行,不但影響了泰國古代文學的文體、題材以及用詞,而且也促進了泰國文學中歷史小說的發展。
三.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對泰國文學的影響
作為新文化的代表,魯迅先生的作品不但對我國影響極大,也影響到了泰國的文學,是我國現代文學對泰國文學影響的重要部分。魯迅先生的《阿 Q 正傳》、《狂人日記》、《祝福》、《故鄉》、《藥》、《一件小事》、《傷逝》等都在泰國文壇引起了轟動,也對泰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祝福》還被泰國的文學藝術家們改編成了泰國話劇。可見,泰國文學作家們對魯迅先生作品的重視。泰國的作家和知識分子們更是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解讀到了積極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進而研究五四運動對中國文學創作的影響,并且從中汲取適合泰國的經驗。泰國作家松·帕勒蓬曾說過:“魯迅是中國和世界的偉大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偉大,不管他的朋友或敵人都是承認的。”除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被廣大的泰國作家和知識分子所推崇,我國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贊》、《一個文學青年的夢》,以及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月牙兒》,巴金先生的《死去的太陽》等也都被譯成泰文在泰國傳播。這些作品都深深的影響著當時泰國的文壇。
另外,在泰譯本中,中國文學中武俠小說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1958 年,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的泰譯本在泰國可謂是轟動一時,甚至出現了搶購一空的現象。頓時,整個泰國出現了“武俠小說熱” ,泰國開始大量的從我國引進武俠小說。
在20世界60、70 年代,我國的武俠小說在泰國文學市面上廣為流傳,其中最暢銷的還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開創了我國武俠小說對泰國文學影響的“金庸時期”。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追求自由、退隱世外桃源的思想也影響了泰國的倫理道德觀。另外,除了金庸小說的武俠小說,我國的新派武俠小說家古龍、黃易的作品也傳入了泰國。中國的武俠小說給泰國的文壇注入了一種新的創作題材“武俠文體”于此同時,武俠小說中的一些熟語也被泰國作家廣泛吸收和運用,豐富了泰語。
因此,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對泰國的文學影響重大。不管是新文化的代表“魯訊時期”還是開創了泰國文壇武俠文體的“金庸時期”,我國的文學作品在泰國的風靡, 不僅僅是影響了泰國作家的題材創作、開拓了新的文體樣式、增添了泰國獨特的新詞匯, 更是豐富了泰國人民對于文學的審美范疇。
四.結語
總之,中國文學以及文化對泰國文學的發展以及中泰文學、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從 1802 年《三國演義》被譯成泰文后,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品就源源不斷的傳入泰國。并且從20世紀80年代泰華新文學在泰國興起和受人關注,中國文學和泰國文學得到了更好的交流與發展。可以說,中國文化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現當代都對泰國文學都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977 年以后泰國的詩琳通公主對中國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使我國的文化在泰國的傳播更加廣泛,她將我國的100多首唐詩宋詞翻譯成泰文出版,并翻譯了我國當代小說作家王蒙的《蝴蝶》和方方的小說《行云流水》。曼谷和許多城市都出現了漢語學習中心。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泰國幾所國立大學還開設華文課程,介紹中國文學和文化。在這種語言文化的環境下,漢語和中國文化在泰國受到重視。由此可見,不管是從“三國”文體的形成、泰國歷史小說的誕生、武俠文體的風靡、對泰國文學語言的豐富和發展,還是從中國新文學、現當代中國文化對泰國文學的影響上來看,中國文學和文化對泰國的文學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歐.泰國小說發展歷程及其特征[J].當代外國文學.2003(01)
[2]張長虹.泰國新文學的歷程新探[J].南陽問題研究.2008(01)
[3]楊麗周.鄧云川.淺析《三國演義》在泰國廣泛傳播的原因[J].東南亞縱橫.2011(01)
[4]戚盛中.中國文學在泰國[J].東南亞.1990(02)
[5]雷華.論中國古典文學對泰國文學的影響[J] 東南亞縱橫.2002(06)
[6]吳瓊.《三國演義》在泰國[J].明清小說研究.2002(04)
[7]陳暉.熊韜.泰國概論[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